1. 今天看了冯小刚的新片《我不是潘金莲》。进影厅之前我以为这是个喜剧片,后来才发现原来这是个纪录片。 剧情用一句话就能概括:老上访户李雪莲因一起离婚纠纷案败诉而坚持上访十年不辍的故事。跟以往《秋菊打官司》等同题材影片不同的地方是,在这个案子里,李雪莲她是不占理的。她和前夫约定假离婚,拿了民政局的真离婚证,然后去法院告前夫反悔,这事儿说到哪里去都没理儿。就连坐在我旁边的一位一直咔咔嗑瓜子吱吱嘬可乐脱了鞋把脚放在前座靠背上还一直跟男友嘚啵嘚啵讨论剧情的社会闲散女青年都认同这个基本事实,她从范冰冰第一次进法庭的时候就大声评论道:“这女的根本没道理啊,神经病嘛!” 岂止李雪莲,全剧大部分角色的言行从常理上来推断都不太正常。但为什么我感觉一切又都是那么正常,那么合理,那么真实,熟悉得像是一出纪录片呢。 2. 乍一看,这是一个关于立场的故事。老婆发表观后感说:“这电影讲的就是人和人之间能不能换位思考、互相理解的问题嘛!” 我听了之后大感欣慰。好,不枉你跟了我这许多年,居然能从一个女人的嘴里说出“换位思考”这四个字,这已经实属不易。况且,从一般观众的眼光来看,这个角度也是不错的。影片里插播的那一段京剧“三岔口”,两个武生摸黑相斗,不正是隐喻了人心隔肚皮,谁也摸不清谁吗? 前夫理解不了李雪莲:你还有脸来指责我?你跟我结婚的时候甚至不是处女,我为什么不能跟你离婚? 法院院长理解不了李雪莲:为什么屁大点的事情,闹了十几年还不肯罢休? 县长理解不了法院院长:你还敢说你们的案子没有判错?没有判错李雪莲为什么上访?为什么闹出这么大的动静?你们给县里找了这么大的麻烦,不追究你们的责任追究谁的?你这个法院院长还想不想当了? 首长不理解省长:你们的工作方法为什么不能再细致一点?工作态度为什么不能再认真一点?群众路线为什么不能贯彻地彻底一点?为什么不能设身处地地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想一想? 市长不理解县长:为什么这点小事情你们都处理不好?你们为什么就不懂得处理“小”和“大”的关系?为什么就不明白“因小失大”和“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 同样的,李雪莲也理解不了各级官员:为什么我这么冤枉这么委屈,你们都没有一个人帮我?为什么我说要告状的时候,你们拼命拦着我;我说不想告状的时候,你们又偏不相信我? 这样因人而异的立场,让李雪莲同时具备了三个身份:在各级官员眼中,她是小白菜;在前夫眼中,她是潘金莲;在李雪莲自己眼中,她是窦娥。 所以,李雪莲觉得,你们都是坏人,都是畜生。所以,李雪莲给杀猪的屠户开了个“杀人名单”,说他们都是贪赃枉法为官不仁。当她拿着信访材料摔倒在雨水中的时候,当她举着“冤”字大牌跪拦县长专车的时候,当她面色坚毅地念出包括市长、县长、法院院长、和办案法官在内的杀人名单的时候,如果我只是个围观吃瓜买菜喝水打酱油群众,一定会觉得她沉冤待雪,而众官僚死有余辜。 啊多么痛的领悟,这熟悉的一幕幕。影院里笑成一片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我笑不出来了。 3. 但是,“互相理解不能”并不是推动这个故事在“拧巴”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的唯一原因。须知理解之难、立场之争,从古至今,从山野到庙堂,向来有之。换一个环境,换一个场景,这种互不理解也许就不会如剧中那样“芝麻变西瓜”、“蚂蚁变大象”般愈演愈烈。 例如,类似的事件如果发生在家族之中,也许长老把各方召集到一起,本着家和万事兴的理念,敞开天窗说亮话,要么冰释前嫌,要么老死不相往来,总算是有个结果;如果发生在武侠世界,那么冤家对头各邀好手,约个时间地点,一言不合就靠拳脚说话,江湖儿女刀剑老,血染襟袍恩仇消;如果发生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入人心的社会里,无论当事人服与不服,法院的判决总是要接受的,而上访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如果发生在朝鲜……嗯,朝鲜应该没有上访户,80年代的时候我们也没听说过有谁去上访对不。 总之这样看来,李雪莲的故事从一件小事,逐步演变成一件大事,哪怕有法院院长、县长、市长、省长、首长试图为她解决问题,但最终都没有能够妥善解决反而越弄越糟,最后靠前夫的意外死亡才釜底抽薪偃旗息鼓的原因,应该不仅仅是隔阂造成的。 那么,症结在哪呢? 我觉得,这个故事,从李雪莲去法院打官司开始,就跟体制发生了关系。而正是因为跟体制扯上了关系,其中大部分的角色又都是体制内的典型面孔,有着体制中人无法摆脱的软肋,所以这个故事才会如此真实、自然、顺理成章地,荒诞下去。 软肋,这就是这部电影给我的最大共鸣。 4. 我必须要给大鹏饰演的王公道这个角色点个大大的赞。我严重怀疑刘震云在法院卧了底,不然怎么可能塑造出这么真实的一个基层法院院长的形象。 很多吃瓜群众认为法院院长老牛逼了,即使再基层,也是地方一霸。但请看王公道,作为一个县法院院长,从头至尾没有丝毫官相,更别提官威官派官架子了。大鹏在用生命演绎的,只是“苦逼”二字。 明明是全县司法机关最高领导,却不时要拎着猪腿到老上访户家认大表姐,热脸巴巴地去贴冷屁股。明明宪法有规定一府两院是平级关系,但被县长指着鼻子骂就是战战兢兢不敢还嘴。明明没有办错案,却要主动向领导承认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好,没有大局意识,还要带队跑到北京去接访。整部电影说的最多的话是:“这个事情真的不是法院的责任啊”,“抓人和法院没关系啊”,“这个事情我不知道啊,和法院一点关系都没有啊”……县长郑众怒斥他:“没有你们十几年前判错的案子,就不会有今天了!”他只敢小声嗫嚅一句:“就是因为十几年前判对了。”畏畏缩缩,有理不敢高声语,简直让人同情,让人唏嘘,让人心疼。 他为什么不能硬气一点?为什么不能直起腰杆,对县长来一句:“我法院又没有判错案,凭什么让我去抓人?”为什么不能对市长说:“信访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你有什么理由拦着不让人去北京?”为什么不能对李雪莲说:“我们案子也结了事情也了了,你如果还是不服可以有以下途径主张权利?” 我们都觉得他有足够的理由说出这些话。作为法院工作人员,我甚至盼望他能够理直气壮地说出这些话。但是我们也明明都知道,他不可能说出这些话。 因为他人在体制内。体制给了他一个舞台,同时也给了他一个软肋。就像金钟罩的命门,铁布衫的死穴,这个软肋就是大多数体制中人无法忤逆的宿命。 5. 这个软肋到底是什么?三言两语可能谁也说不清楚。 在张译演的庭长贾聪明看来,这个软肋是“权力”,是“组织上的关心”,是“我也想进步”;在于和伟演的郑众县长看来,这个软肋是“责任”,是“不能把麻烦搞大”,是“你怎么让我跟马市长交代”;在大鹏演的王公道院长看来,这个软肋是“帽子”,是“我这个位置就保不住了”,是“这个院长我还想当呢”。 如果非要下一个定义,这个软肋其实就是游戏规则,一个专属于体制的、同时写在纸上和纸背上的、以权力和责任为骰子和筹码的成人游戏的规则。这个游戏赌得有大有小,但人人都乐在其中认真以对,甚至押上全部的身家前途。 而且,玩这个游戏的大多是聪明人。 我很早之前就有过一个无法论证的判断:中国80%以上的人才(或者说人精)都在体制内。这些人如果放到社会上、江湖上、希望的田野上,那一定是可以上山入海翻云覆雨做出一番大事业来的。可是一头钻进体制里,最终能够爬上金字塔顶的却少之又少,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逐渐棱角丢失,逐渐泯然众人,甚至逐渐面目可憎。 为什么?因为身负软肋啊。失之腾挪焉,制之肘腋焉。 因为这个软肋,王公道这个基层法院院长办对了案子,不但让人感到丝毫敬意,反而令人徒生怜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因为这个软肋,面对所有人都知道并没有半分道理的败诉方李雪莲,一干领导却怕她上访,怕她去北京,怕出什么岔子而导致上级领导的降罪。只要李雪莲说要去告状,大人物们就像被拿住了七寸。所以法院院长要巴巴地求认干亲,县长要巴巴地求签字画押,市长要巴巴地上门求喝牛杂汤谈理想谈人生谈动物学。 因为这个软肋,爱思考的市长马文彬每每发表高谈阔论,从秘书长到县长到法院院长都要忙不迭地点头称是再自我检讨,虔诚的脸上写满了“领导说的都是真理”。 因为这个软肋,首长既然拍了桌子,从市长到县长到法院院长一票干部无论有错没错,就必须得全部下课。省长虽然是眉头紧锁吞云吐雾看似艰难无比地下了“处分跟李雪莲这个事有关的所有干部”这一决定,但其实这毫不意外,丢卒保车嘛,本来就是规则的一部分。 因为这个软肋,市长马文彬发现自己也没有能力来处理李雪莲的信访问题的时候,可以轻轻巧巧地对下属说:“这个事,你们要处理好。”并且扯一番玄妙无方的辩证法后暗藏机锋地叮嘱一句:“要万无一失,要是一失,可就万无了。” 6. 我在审监庭待过几年。电影里的桥段我都不陌生,有的甚至可以说是十分熟悉。到上访户家中拜访过,一口一个“大爷”、“大妈”叫得倍儿亲热。陪老爷子下过象棋,陪小孩子玩过弹弓,一个自称会“拍痧”的大妈在我做调解工作时技痒难耐,我还贡献出肉身给她练过手。被指着鼻子骂过,被上网编排诋毁过,被用擀面杖敲过脑袋,被利爪抓破过手臂。给信访困难户申请过救助资金,也软磨硬泡让老上访户签过不进京保证书。安抚不了当事人、无法实现“案结事了胜败皆服”的时候,也曾经被领导语重心长地教育“不注意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做群众工作还欠些火候”、“没有设身处地地给当事人解决问题”……然后听见同样的话从更大的领导口中说出,曾经训斥我的领导挨训的时候也跟我一样局促,就像一场大鱼吃小鱼的游戏。 这部真实得宛如纪录片的电影一直在娓娓道来一个我熟悉的故事,里面的每个角色似乎都能在我的生活中找到原型,尤其是王公道,贾聪明,史为民,马文彬等一干体制中人。我不讨厌他们,他们机灵、聪明、谋智过人,跟李雪莲、赵大头等村夫村妇相比,更显睿智无匹。我只是觉得他们棱角尽失、泯然众人,有时还有点儿面目可憎。于是我点头、抚掌、会心而笑。但在故事的最后,冯小刚的旁白说道: “李雪莲的故事还是传开了。每个人都当笑话讲,后来甚至当着李雪莲的面讲。李雪莲也跟着大家一起笑,好像说的不是她,而是另一个人的故事。” 我也跟着影院的人们一起笑。好像说的不是我,而是另一个人的故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