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的“第一口饭”到底该咋吃?|营养辣妈之“辅食宝典”

  平凡的人 2016-11-23

人生的“第一口饭”到底该咋吃?|营养辣妈之“辅食宝典”

原创 2016-11-23 极养·妈咪 极养视界


| 极养·妈咪 |

说给您听

解析健康宝贝养成方法

勾勒漂亮妈咪滋养蓝图

编织妈咪宝贝幸福生活



文章 | 敏敏 Snow

设计 | Fay


引言

辅食,根据字面上的意思来说,就是辅助正餐所添加的食物。


宝宝在1周岁内,母乳或配方奶应该作为宝宝的正餐和营养的主要来源,然而当宝宝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母乳或配方奶中的能量与有些营养元素(例如铁)不能满足宝宝的生长所需时,就需要添加一些辅助母乳或配方奶的食物来满足宝宝的营养及能量需求。


让宝宝吃辅食不光是为了提供成长必要的营养元素和能量,同时也为宝宝日后培养良好的进食习惯打下基础。


辅食的粗细质感也至关重要。随着宝宝的月龄增长而调整辅食研磨的粗细及黏稠度,有助于锻炼口腔肌肉发育,为宝宝日后语言发展做好准备。


可见,添加辅食,是宝宝喂养中必不可少,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首次添加辅食
什么时候最好?


选择首次添加辅食的时机,是新手父母都会经历的难题之一。宝宝适合添加辅食的黄金时间并不是具体到某一天的,而是一个窗口期。


根据美国儿科协会的建议,添加辅食的时间大约是在4到6个月之间,一般不可晚于6个月[1]。特殊情况下,如极少数有特殊遗传疾病(如PKU,即笨丙酮尿症)的孩子,应该根据医生具体建议添加。


在这个窗口期内,新手父母可以通过以下7个生理特点来观察宝宝是否已经做好了开始接受辅食的准备。


1
头部控制

宝宝颈部肌肉在出生时柔软无力,不足以支撑自己头部的重量,需要父母在抱宝宝的时候托住头部辅助支撑。当宝宝发育到一定阶段,颈部肌肉逐渐有力,便可以自己支持头部重量并使其保持竖直[2]


2
舌吐反应减弱

舌吐反应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生理条件反射,在宝宝刚出生后,一切非液体的食物进入宝宝口腔较深的部位时,都会被宝宝用舌头顶出来。这种舌吐反应是防止在吞咽功能未发育完全时被食物呛卡。这种舌吐反应一般在4至6个月左右逐渐消失,也是判断宝宝是否能接受非液态辅食的关键一点。


3
可以在有支撑的情况下保持直立坐姿

这一点要求宝宝在有支撑的情况下,可以独立保持直立坐姿,例如可以不用父母扶着,自己稳坐在有靠背及安全带的儿童餐椅上,而不是东倒西歪。


4
宝宝开始会咀嚼

除了吸吮的动作外,宝宝的嘴巴可以作出咀嚼的动作。这说明宝宝口腔内部的肌肉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可以受宝宝控制地把食物推入口腔内部,并下咽。


5
食欲增强

表现在每次喂奶时能明显感到宝宝显得很饿。两顿奶之间原本规律的间隔开始变得很小,每次宝宝喝饱奶以后,很快就又饿了。


6
对食物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和兴趣

当父母在宝宝附近吃饭时,宝宝会对父母吃的食物产生浓烈的兴趣,例如盯着食物看,开始流口水,往食物的方向靠近,或试图张嘴分享父母的食物。


7
出生体重翻倍

这是最直接的一个指征。当宝宝的体重达到了出生时体重的一倍时,宝宝往往可以考虑开始添加辅食了(例如:出生时6斤,在长到12斤左右时开始考虑添加辅食)。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父母不要用这个作为硬性标准来判断是否可以添加辅食,而应综合其他六点来决定[3]


…………


笔者私语

这7项生理特点,是研究发现的较为典型的是否可以添加辅食的判断标准。但是父母不用过于较真是否宝宝满足了全部的特点才开始添加辅食,更多的是要靠父母的本能,细心观察并结合这些生理特点来判断宝宝是否准备好了接受辅食。要记住,添加辅食的最晚时间不应晚于6个月(特殊情况除外)。早产的宝宝应该使用矫正月龄(即宝宝的预产期来计算的月龄)来计算添加辅食的时间,而不是使用实际出生日期来计算。



喂养行为
有哪些小技巧?




当父母大概了解给宝宝添加辅食的黄金时间段后,下一步面对的问题就是当宝宝准备好后,在喂养行为方面,父母应当如何科学正确地为宝宝添加辅食呢?对此,笔者为新手父母提供一些经过科学研究及跟踪观察所得出来的小技巧:


1
最好选择在宝宝肚子饿但不是很饿的时候开始尝试

当宝宝非常饿的时候,往往会着急想喝奶,而没有耐心坐在儿童餐椅上尝试不熟悉的食物。相反,当宝宝刚喝过奶,饱腹感很强的时候,对于辅食,也会本能性地失去兴趣。如果我们把宝宝的饥饿程度用一个0到10的数轴来表示的话(0是宝宝完全不饿,10是宝宝极度饥饿),那么尝试添加辅食时应该选择宝宝饥饿值在6到7之间进行[4]


2
让宝宝坐在儿童餐椅上,面对着父母

儿童餐椅是给宝宝成功喂辅食至关重要的一个工具。它可以确保宝宝在进食的时候保持身体直立稳定的坐姿,防止宝宝在坐不稳晃动的过程中发生呛卡。父母在喂辅食时,应该让宝宝面对着父母,而不是背冲着或侧冲着父母。这样可以使宝宝看到食物慢慢向他靠近,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


3
在开始喂辅食之前,先让宝宝闻闻食物的味道,引起食欲

父母可以在为宝宝准备辅食的时候,就让宝宝在餐椅上坐好,并在宝宝身边一点点做准备,这样可以让宝宝通过视觉看到食物的准备过程,引发兴趣。在开始喂食前,父母可以盛一小勺食物放在宝宝的鼻子前让宝宝闻一闻食物的味道,通过嗅觉来引起宝宝对新食物的食欲。


4
使用软勺子喂食

给宝宝喂辅食的基本工具包括小碗和小软勺。在这里,小软勺非常重要。过硬的勺子可能会刮伤宝宝的口腔,造成不愉快的进食经历,为之后继续添加辅食造成困难。另外,勺子应是宝宝最初获取辅食的唯一工具,永远不要将辅食灌在宝宝的奶瓶里,通过剪开奶嘴让宝宝用奶瓶吃辅食。使用奶瓶给宝宝喂辅食并不能达到锻炼宝宝口腔肌肉活动的目的,对未来语言发展有负面影响。另外,使用奶瓶给宝宝吃除了母乳和配方奶以外的一切食物都会对宝宝的乳牙造成威胁,容易引发龃齿[5]


5
等宝宝主动张嘴后再喂食物

当一切准备妥当,开始喂宝宝吃辅食的时候,父母应该将盛着辅食的勺子举到和宝宝嘴巴平齐的位置,慢慢接近宝宝的嘴巴,在接触到嘴巴之前停下,等待宝宝主动张开嘴巴,再将辅食喂进去。这里要注意,喂辅食应该是一个宝宝主动张口接受辅食的过程,而不是父母用勺子硬把食物塞到宝宝嘴中。


6
让宝宝决定吃不吃和吃多少

在孩子喂养中,作为父母的责任是决定孩子吃什么,在哪吃,什么时候吃,而作为孩子的责任是决定自己是否要吃和吃多少。这不仅仅适用于给宝宝添加辅食,也同样应作为宝宝长大后家庭进食原则。也许父母花了很多心思和时间帮宝宝准备了一顿可口的辅食,但宝宝选择闭口不吃,或只吃两三口,这时父母应该做的就是收拾餐具,下次再吃,而不是一味地“逼喂”宝宝,或者想方设法地“逗喂”宝宝。这种行为会阻碍宝宝打下良好并终身受益的进食习惯,也提高了呛卡的危险[6]


…………


笔者私语

父母在给宝宝喂辅食的时候,应该细心观察并总结宝宝各种行为反应,根据科学的技巧来适当调整喂养的方式。



首选辅食
有哪些食物呢?


在了解了何时开始添加辅食及喂辅食的技巧之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食物来作为宝宝辅食。




1
强化铁的婴儿米粉+母乳或配方奶

根据美国儿科医生的推荐,宝宝的第一口辅食应是强化铁的婴儿奶粉加母乳或配方奶调和而成的米糊。米糊的质感应该由稀到稠,根据宝宝的接受程度做调整。


以强化铁的米糊为首选辅食,其一,米糊不含有容易引发婴儿过敏的成分,防止诱发急性或慢性的食物过敏症。其二,母乳中的铁含量在4到6个月之后将不足以满足宝宝的成长需求,因此及时从食物中补充铁,是非常必要的。其三,米糊本身没有太特别的味道,在使用母乳或配方奶调和后会充满奶香,使宝宝对熟悉的味道更容易接受[1]


…………


笔者私语

如今虽然有建议使用其他食材作为首选辅食,但是笔者认为在有足够的研究证据之前,保守稳妥些更好。


2
先添加蔬菜,再添加水果,前后顺序有讲究

根据美国注册营养师的临床经验,给宝宝添加辅食时应先添加不甜的蔬菜 (例如:胡萝卜泥,西兰花泥等),再添加水果(例如:苹果泥,香蕉泥等)。 宝宝天生会对味道甜的食物更感兴趣,如果过早添加了有甜味的水果辅食,可能会导致宝宝对之后添加的蔬菜泥失去兴趣,从而变得偏食、挑食。过早添加果汁,不仅对宝宝的健康无益,也增加了日后添加辅食的难度。




3
多元化辅食帮助宝宝均衡营养,探索新味道

在宝宝建立起规律的吃辅食习惯后,父母应该使宝宝的辅食变得多元化。积极尝试不同的蔬菜,水果,酸奶及肉类等,使宝宝得到全面均衡的营养,更使宝宝接触到不用的新鲜味道,令宝宝长大后更容易接受陌生的食物。在多元化的同时,有一些问题需要格外注意:


不要给2岁内的宝宝吃蜂蜜或含有蜂蜜的食物;

要确保辅食食材新鲜干净,并除水果外,应煮熟再食用;

根据FDA的建议,孩子每周吃鱼不宜超过3次,累计每周不宜超过170g[7]

1岁以内制作辅食时应该尽量避免使用调味剂(盐,酱油,辣椒,糖等),保持食物原有的味道,更适合宝宝娇嫩的味蕾[3]




…………


笔者私语

在给宝宝选择辅食的时候,父母应集思广益,不要总重复几种单一的辅食选择。另外,辅食的质感应该根据宝宝月龄的增长和接受力进行调整,由稀到稠,由泥到整。不可一直让大月龄的宝宝只吃研磨过细的食物,这样容易造成宝宝口腔肌肉发育迟缓,从而语言发育困难。


…………


总结

成功的辅食添加,是宝宝成长路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不仅仅关系到宝宝的身体是否能获得所需的能量及营养,更为长期的饮食习惯打下了决定性基础。父母的责任便是要在最恰当的时间,以最恰当的方式与宝宝一起面对这个饮食的转折期,使宝宝得到快乐的进食体验,从小建立起与食物健康良好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Infant - Food and Feeding. Infant - Food and Feeding. Available at: https://www./en-us/advocacy-and-policy/aap-health-initiatives/half-implementation-guide/age-specific-content/pages/infant-food-and-feeding.aspx#none. Accessed October 2015.

[2] Switching To Solid Foods. HealthyChildren.org. Available at: https://www./english/ages-stages/baby/feeding-nutrition/pages/switching-to-solid-foods.aspx. Accessed October 2015.

[3] Kuo AA, Inkelas M, Slusser WM, Maidenberg M, Halfon N. Introduction of Solid Food to Young Infants.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Journal Matern Child Health J 2010:1185–1194. Available at: http://link.springer.com.libezproxy2./article/10.1007/s10995-010-0669-5#. Accessed October 2015.

[4] Kyra Hamilton, Lynne Daniels, Katherine M. White, Nicole Murray, Anne Walsh, (2011) Predicting mothers’ decisions to introduce complementary feeding at 6 months. An investigation using an extended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ur. Appetite 56:, pages 674-681.

[5] Crocetti, M., Dudas, R., & Krugman, S. (2004). Parental beliefs and practices regarding early introduction of solid foods to their children. Clinical Pediatrics, 43(6), 541-7. Retrieved from http://search./docview/200055896?accountid=14214

[6] Gemma L. Mitchell, Claire Farrow, Emma Haycraft, Caroline Meyer, (2012) Parental influences on children’s eating behaviour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uccessful parent-focussed interventions. Appetite :, pages -.

[7]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ish: What Pregnant Women and Parents Should Know. Available at: http://www./food/foodborneillnesscontaminants/metals/ucm393070.htm. Accessed December 201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