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隆虑巷之思

 博物洽闻 2016-11-24


      隆虑巷之思    

                 


        隆虑巷之隆虑  ,取名于西汉时林州置县始用县名。因此,隆虑巷,听起来,看上去,很像个古老的巷子。

       说到巷子,很容易让人想到江南水乡那种铺着石板,傍着清溪,横着拱桥,泊着小船的幽深的街巷;也会想到北方的那种青砖蓝瓦白墙,大土砖头铺路,高门楼大照壁,宽墙飞檐花窗棂,一眼瞧到头的胡同。

       其实,这隆虑巷是近些年才建筑起来的。这个小巷,除了缺少小桥流水,没有荷溏,没有清溪,没有渡船以外,整个巷子的建筑风格就是个南方徽派的风情。

       隆虑巷都是一两层的小阁楼,一字排列全是商铺。房子虽然不高,但在规划布局上,高低宽窄错落有致,白墙灰瓦高山头,突出了徽派民俗建筑中的墙、檐、门窗等活泼的特点。


       外地来客看隆虑巷  ,都会用历史的眼光,商业的思维去考量。会认为这可能是很久很久以前,徽商在隆虑县城里行商经营的一个集散之地,随着光阴周转,人去了,巷子还在,只是物是人非而已。这让外地人凭添了许多对林州这座小城故事的联想。

       现代建筑大师们就是追求的这种效果。他们往往凭借着自已的想象力,专注于在一条街巷,一尊庙宇,一座院子,一棵古树上苦思冥想,巧做文章,为城市发掘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灿烂的历史典故。从而增进人们对这座城市在文化历史方面的厚重感。

       城市的规划者和建设者,设费苦心的去设计、建筑这样一条古味十足的巷子,肯定是想追求这样一种效果的。比如,店面装饰,招牌字号,商业形态,经营品类,文化格调,汇聚人群,消费结构等等,通过多方面的合理规划,精心设计,运筹招商,刻意挑选,来塑造出一方体现地域文化底色、古?绵延悠长、文旅气息浓郁、繁华且休闲的漫生活境地。


        我到过南方多个古镇  ,去过大西南一些著名的古巷,也游走过不少北方的古城古院古胡同。这些个巷子、胡同,无一例外地都是当地流芳百世的知名地标。在这些地标里面,包裹着的都是当地货真价实的文化瑰宝,或是文物,或是典藏,或是书画,或是古玩,或是珍品,或是手艺,或是艺卖,或是杂耍,或是茶馆,或是药铺,或是名点,或是小吃,或是典当,或是票号。那些琳瑯满目古香古色的招牌匾额,有不少是很地道的老字号和百年老店。转游这些街巷,自然而然地会把你带入这个城镇悠远的历史空间里,去分享曾经生活在这种环境、这种氛围里的先人们那时的文化、那时的生活、那时的清静、那时的乐趣。

       去往这些街巷胡同里转游的人们,大多是不紧不忙,不咸不淡,不温不火的,拐弯抹角地想找个雅致幽静的地儿,泡一壶老茶,约几位老友,一屁股坐下去就是半天,古今中外,天南海北,家常理短,没边没涯的唠嗑,漫不经心地评说着历史过往、人间烟火,品位着享受着悠闲自得的慢生活。


       隆虑巷表面上看  ,也具备了让人们产生这种生活品味、人文情愫的空间环境。但是,细观察,细琢磨,会生发出“金玉其外”的感觉。话又说回来,凡事都有个演绎进化的过程,地域文化、风土人情更需要深耕培育,接续文脉。不可能因为有了隆虑巷这个壳子,就指望着人们的文化品位、生活方式会自然而然地拔高到那里去。人们的认知水平的提升还是要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文化这种东西,装是装不出来的。就像一个富豪人家,穷的时候,拚命创业打拼。言行举止,举首投足,吃穿住行都没得讲究,一门心思地追逐财富。直到其家庭富有了,其家庭的价值观念才有可能从追求“财源茂盛”到“书香门第”的升华。


        隆虑巷   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后出现的一种文化综合体,她既体现了人民群众对精神文明、文化文明的渴求,又呈现出空前的文化繁荣现象。就好比一个企业,从做产品到做标准,再到做品牌、做文化,一步一步地由低级阶段走向高级阶段。隆虑巷正是一个地区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文化文明、精神文明的转型的文化业态。地域文化的勃兴,迫切需要更多像隆虑巷这样有文化义涵的载体,去承载起地域文化的多形态、多元化的健康协调发展。

 

作者:丁庆书     图:白开水、逐日追风   编辑:小美联系方式:0372-6166815 邮箱:LZSXCBWXB@163.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