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感冒就去化验血?宝宝为啥要“挨这一针”?

 为什么73 2016-11-25

一感冒就去化验血?宝宝为啥要“挨这一针”?

2016-11-25 易经天下

文/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李肖肖

记者 宗雷 吴涛


这是河南商报一位宝姨的亲身经历:宝宝感冒几天,烧退了第二天又起来。后来又开始咳嗽,眼看咳得有点厉害,赶紧带到医院看。


天啊,医院人山人海。一上午在不同的医生之间调换,好不容易轮到自己了,却被告知先去抽个血化验,抽完血半个小时拿结果,拿到结果医生下班了,找到值班医生,最后仅仅开了一点止咳药和抗病毒的药,但前前后后竟已花了四五个小时。



这个事,也让朋友轻易不愿意带孩子去大医院看了,“实在不想一到那就化验血。”


朋友不解的是,孩子的症状应该比较明显是感冒,为啥费了那么多波折非要化验血?化验到最后不还是费了事什么都没有,孩子还要白挨一针?



最近感冒发烧的孩子太多,一进医院,恐怕大多数孩子都有化验血常规的经历。宝宝明明觉得就是感冒,为什么要化验血常规?宝宝的化验单里到底隐藏着什么密码?


我们来听听省中医院儿科主任董志巧的解答。


血常规中最重要的指标是哪些?



血常规中密密麻麻的检验结果,但判断究竟是哪个感染引起的,主要看三个指标:


白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比率

淋巴细胞比率



【白细胞】



白细胞肩负的使命是吞噬病原体,防御疾病。白细胞家族共有5位成员,它们各司其职,是人体与疾病斗争的卫士。如果体内的白细胞数量高于正常值,就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天生是个侦察兵,当体内有细菌入侵时,中性粒细胞便会感应到,步步紧追,直到将入侵者吞噬消灭为止,至死方休。因此中性粒细胞比率升高,多为细菌感染。


【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会直接杀死被感染的细胞,然后再和其他成员清理暴露出来的病毒,所以淋巴细胞比率升高,大多为病毒感染。



若有发热,你可能还需要一个c-反应蛋白检查。c-反应蛋白是人体肝脏细胞分泌的一种炎性蛋白,在身体受到感染或者组织损伤时,数量会急剧上升,而且数量与炎症反应成正比。因此,医生有时也会把c-反应蛋白作为判断是否有炎症以及炎症反应轻重的参考标准之一。


而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治疗方案是不一样的。


医生为什么要化验血常规?


董志巧说,很多人觉得,“发热”、“感冒”是小问题。其实这些问题貌似简单,背后还真是复杂,可能隐藏着往往会让医生为之感到头疼的麻烦问题,涉及的问题不只是症状、诊断,还有病情的评估与治疗方案的制定等问题。


“感冒”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俗称,虽然是一个再常见不过的疾病,可能就包括了急性鼻炎、急性鼻窦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也可能会是流感,或是只是麻疹、流脑、百日咳、猩红热等急性传染病的早期表现而已。感冒是一个排除性的诊断,只有排除了其他疾病才可以诊断为“感冒”。


“发热”只是疾病的一个表象,究其病因可能错综复杂。发热可以是感冒的一个症状,也可以是幼儿急疹、传单、川崎病、麻疹、猩红热、结核、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风湿热、败血症等的一个症状。其中很多是病毒感染引起的,

比如 :


90% 以上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就是病毒感染引起的,但也有细菌支原体等感染引起的,也有非感染引起的,而是免疫性因素引起的。


血常规有什么用处?



验个血常规就能区分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


答案是:NO。


当然了,我们简单科普一下,只是代表普通的情况,并不代表这真是医生判断的依据。(不然大家都可以当医生了还需要辛辛苦苦学那么多年吗?)


董志巧说,血常规中还有更复杂的情况。


比如流感,在最初数天内 WBC (血常规中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大多减少,中性粒细胞也明显减少,在并发肺炎时,WBC 计数可能并不会增高,反而还会进一步下降,此时可能就不是单纯的病毒感染,而是并发严重的细菌感染了。


血常规中除了 WBC 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和百分比外,还有中值细胞(三分类法)或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的计数和百分比(五分类法),这些值都有其不同的意义。比如中性粒细胞的减少或缺乏可见于各种感染,也可能继发于肿瘤、中毒或服用某些药物之后,但无论是什么原因所致,中性粒细胞的减少或缺乏都可能会造成机体抵御细菌感染的能力下降,从而引起严重的细菌感染,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提示过敏等等,这对于治疗方案的调整等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正如前文所言,90% 以上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是病毒感染引起,所以,一般来说,在感冒、发热的第一个 12 小时内验血常规的意义不大,如果考虑为感冒或只有发热而没有其他症状,精神状态也还好的话,优先考虑病毒感染所致,那么前面几天没必要急着验血常规。


如果发热超过 3 天(72 小时),可以考虑化验血常规,如果发热超过 5 天(120 小时),强烈建议化验血常规,而且需要排除川崎病可能。3 个月以下的小婴儿还需要化验尿常规,特别是女性患儿,而且有时候还需要多验几次以确定结果的可靠性,即排除假阴性和假阳性。


血常规还要不要验?


董志巧说,血常规并非感冒、发热的常规性检验,也就是说,血常规不是每次感冒、发热都必须化验的,特别是疾病的早期。要不要验血常规应该建立在医生认真地面诊基础之上,综合详细的病史和仔细的体格检查,视具体情况而定。




中国风水研究会




易风堂--易经天下








看“更多精彩文章”点击“阅读原文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