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访】兰亭数字庄继顺:血海一片的VR产业,我们要笑着活到最后

 游戏陀螺 2020-10-31

文/VR陀螺 云吞、案山子

国内首部VR MV、国内首部VR 电影、国内首部VR 综艺……尽管2016年被称为“VR元年”,但在资本寒冬的摧残下,VR行业的倒闭潮已悄然来临。而选择了VR影视内容创业这一更加艰苦卓绝道路的兰亭数字,又是如何做到一年半内融资三轮、稳扎稳打逆流而上的呢?

近日,VR陀螺采访到了兰亭数字COO庄继顺,谈到了兰亭如何转战B端实现盈利、在电影拍摄中遇到的壁垒与机会、以及对整个行业的总结和展望。


痴迷游戏的美术生

为兰亭带来不一样的美学基因

庄继顺坦言自己是“重度游戏用户”,小学时被父母从网吧拖出来打,从初中起便靠着玩魔兽和CS赚钱。但也正是因为多年的游戏体验,使得他能够真正从用户的角度看待VR,对VR游戏的渠道、内容、收费模式等都有着自己的观点。庄直言,“中国家庭没有家庭娱乐传统”,因此PC端VR在中国不会有太大发展,移动端才是真正的未来。

“PC跟VR,你下沉到渠道能沉到哪儿去,现在哪有渠道,除了网吧以外。问题是我觉得在网吧里边玩VR是一件很不合乎我理解的事,你要不就搞个专门的VR体验店比较好,在网吧我不太理解。”

在庄继顺看来,VR游戏“可能颠覆传统游戏”:“ 我是很看好VR游戏的未来的市场。但现阶段,我其实更看好移动VR,比如做一些类似于贪吃蛇、疯狂小鸟这种小而美的VR游戏我很看好。”但同时他也指出,VR游戏若往大型游戏方向发展,便会出现支付不便、剧情欠缺、硬件不成熟等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兰亭目前集中精力做短视频而非大电影的原因。

美术生出身的庄继顺,从大学毕业起就没有中规中矩与美术打交道,而是在广告公关行业摸爬滚打。2014年,一次机缘巧合之下他接触到了VR眼镜,那一瞬间的震撼让他明白,这个“新玩意”可能会给不止一个行业带来变革。正式进入兰亭后,美术生的背景和广告业的从业经历反而让庄继顺更加如鱼得水。

做VR不成熟,所以不太需要螺丝钉,反而需要万金油。我什么都懂,美术、剧情设计、玩法、审美、做广告、项目管理、经验各种方式我都懂,我不专,反而在VR里面做起来更顺手。我在我们公司承担“翻译”工作,把技术和内容的话翻译给客户或者是普通人、投资人听,然后把他们的话再翻译过来给我的技术团队、制作团队去听,我承担这个工作。”


一年多三次融资

任性的兰亭数字只要资源不要钱

从兰亭数字目前的战略布局来看,真正实现了营收的恰好是针对B端的直播业务和VR广告业务。在B端赚钱,在C端砸钱已经成为兰亭目前的重要战略。

“我们现在所有的内容,用户反馈最好的竟然是广告。”庄继顺表示,“粉丝导流带来了很高的用户黏度”。而选择华策影视作为重要投资人之一,也是奔着影视公司的明星资源和IP资源去的。

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兰亭数字已经完成了两轮融资,据悉第三轮融资也接近完成,速度不得不让人惊叹。庄继顺的解释是,兰亭需要为未来三年在C端影视内容的研发“烧钱”准备好充足的粮草。

我们不拿基金的钱,我们只要巨头的战略投资,因为我要的是资源,我对钱兴趣不大。VR它的构成很复杂,它需要软件、硬件、平台、渠道各种各样的支持,所以资源在我眼里更重要一些。

“上一轮是华策拿的是IP,康德新拿的是技术,百合网是行业应用。这一轮我拿到的是渠道和平台的钱。我们会根据公司的诉求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去定向选择投资方。”

在2015年时,兰亭数字动作频频,接连推出了VR MV《敢不敢》、VR 电影《活到最后》、VR 直播对战真人秀《荣誉之战》等作品。2016年,兰亭在影视内容制作方面的大动作明显减少。这背后,除了转战B端实现更多盈利外,也体现出了公司对C端发展有了更多成熟的想法。


“我们整个公司还是求稳,因为原来是想冲一把的,其实理论上拿了三千多万,也应该买IP,做大活动,开发布会。但是,这些我们都没干,因为完了以后发现这个产业是一个很长的战线,它的战线可能比当年的移动互联网战线还要长,但是移动互联网也发展了十年。所以,我们整个速度也降下来,做的相对稳妥一些。”

200多部VR影片,一半都是废片

尽管兰亭数字已是目前国内首屈一指的VR影视内容制作公司,但VR拍摄技术问题和电影故事逻辑的探索仍然困扰着兰亭,甚至是全世界的VR影视内容生产商。

根据庄继顺的说法,在兰亭拍摄的200多部VR影片中,一半都是废片。导致影片被废的原因很多,像是画质太差、拍摄环境不佳、题材不适合VR呈现等。


颐和园

《Sister》是今年兰亭重点打造的一部VR电影。庄继顺称之为“2016年最大的试验品”,电影目前刚刚杀青,进入后期制作阶段。《Sister》中兰亭首次采用了360度3D技术进行拍摄,同时也运用了点云扫描、无人机、摇臂、滑轨的设施进行了辅助拍摄。

尽管如此,《Sister》面临的技术问题还是巨大的:目前世界上并没有成熟的后期3D算法,因此影片虽然通过3D设备拍摄,但后期仍然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2D转3D。

“VR的3D分为两部分,首先你设备必须要做3D。另外,你后期的算法必须要支持3D。除了谷歌以外,所有人都是设备是3D,没问题,但是你没有算法支持的话,因为3D设备就是两个摄像头,都是这四条接缝没有算法支持的话,都会有一个巨大的拼接缝。所以,目前市面上号称3D的都是无视自己的这四条接缝,实际上是做不到的,只有谷歌能做到,但是谷歌现在内部并没有开放,还是实验室级别的产品。包括这次《Sister》,《Sister》我们3D用的是一个很传统、很土的方法,2转3去做的。因为,我们在3D算法上也不够好,只能用2转3这种很耗人力跟财力的形式去做。”

除了客观存在的技术壁垒,如何讲好VR电影的故事是另一个更为艰难的探索。VR电影给观众带来无与伦比的立体感和沉浸感,但也正因太过于身临其境,传统电影可以使用的拍摄手法和剪辑手法没有太大用武之地。

“之前是想尝试寻找VR里面的镜头演员的逻辑,但是发现这不是一个短时间内能找出来的或者是说不是我们这种级别的人能够找出来的。你想,传统影视发展了几百年才出了一个蒙太奇,VR出来的第一时间就把几百年蒙太奇直接打垮了,在VR中是不存在的。所以,这个时代人们需要在VR中去寻找新的蒙太奇的概念,需要很长的时间。”

而在VR电影中剧情引申方面,庄认为,单纯的第一视角将会是VR电影最终的发展方向。而交互式的剧情引申则在向VR游戏的方向靠拢。

庄继顺表示,自己在拍摄《Sister》时已经探索出一个镜头语言,但很难通过语言描述。


“镜头语言不是说一个算法或一个程序、格式告诉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三就是三,它每一个镜头之间切换的方法,还有如果特效、剧情设计、剪辑各种方法只能看片子说。如果明年投放到市场上,用户接受,觉得看着很舒服,那我才会去尝试把它整理成一套逻辑。”

VR电影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了我们许多人的想象。而兰亭所需要做的已经远远超过了普通内容公司。

“不光要研究硬件,相机、斯坦尼康,你还要研究软件,研究算法,你还要研究交互。这些你都要做,不然你不可能把内容做出来。如果这些不做,你做出来的就是老年版全景摄影团,跟别人就没有区别了。”

“我们有一个不算大、也不算小的一个硬件工程师的team。因为要解决无人机、解决斯坦尼康,解决相机等问题,还有一个team是专门做交互的,有十个程序员。还有导演编剧以及影视后期团队,很少有公司是这种组合,这四种人一般是完全分开的。”

VR影视是传统影视的补充

绝不会颠覆传统影视

在庄看来,“荷尔蒙是互联网的第一生产力”。恐怖片、灾难片、枪战片、情色片等注重沉浸感的影片类型天然就适合VR,反观大量的剧情片则没有VR制作的意义。这也侧面体现出VR影视内容容易被体裁束缚的问题。

“你要出个VR版的剧情片,一大堆,至少我不感兴趣,我为什么要通过VR去看这个。因为你没有剪辑,就没有蒙太奇以后,你没法烘托出那个节奏感跟氛围,你制造环境烘托,恐怖片跟情色更好,枪战片也很好。但是你做剧情片何必用VR来,所以我之前有一个论点是VR影视它是传统影视的补充,IP的一个新的衍生方向,一个新的盈利方向,但是绝对不会颠覆传统影视。”


《我的VR男友》

除了剧情体现感较弱,庄继顺提出的另一个VR电影的现实问题是“现阶段VR内容都是在为了VR硬件做妥协”。

“不是我游戏做不好,不是我视频拍不好,是你只能支持那个样子,我就只能根据你那个标准来做。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包括现在你会发现为什么大量的传统的3D游戏团队并没有撰写VR,因为他们特别牛逼的在于剧情,包括操作性、可玩性,很连贯、很长的大型游戏。可现在VR平台根本不支持,这个问题非常严重,所以他们在我眼里一两年内都不会进这个。”

目前兰亭出品的影视作品均将时间控制在十分钟以内,去年的VR电影《活到最后》也不过12分钟。除了高昂的制作费用,无法表现更为复杂的剧情之外,现有的压缩技术无法在不损失画质的情况下将VR电影提及进一步缩小。过大的视频体积无疑削弱了用户对下载和观看VR电影的兴趣。

“由于现在技术限制,包括文件大小,你不能在线观看,你只能下载,打开VR下载,按中国网速要下一个通宵。用户也许直接说‘我们不玩了行不行’,这个问题很大。”

“电脑是能支持的,可是手机怎么做大的存储。当时《活到最后》的版权是卖给乐视了,我带给他们看的时候,我整个手机就装了那一部片子,我把所有片子都删了。那只是12分钟,我要做30分钟怎么办,所以这也限制了现在VR很难做长篇,就是你可以做概念,吸引媒体去报道,那没问题。你要真的想给用户去看,从用户那儿做反馈,还是老老实实做短的吧。”

行业洗牌期到来

但兰亭一定会活到最后

年初被捧到天上的VR产业终于在年末的寒冬中找回了一丝冷静。在喧嚣声的掩盖之下,各种实际存在的问题还是渐渐浮出水面。看似丰富的IP在VR遭遇了水土不服的问题;渠道的不明确也让各VR公司的实际数据不太好看。

“IP有价值,但对VR来说还太早了。它能引导更多的人来体验VR,但是你要说想用这玩意儿赚钱,早点。我们正式做要通过明年跟华策、腾讯等大IP合作,主要目的还是先把人吸引过来,而不是说通过这玩意儿赚钱,因为实在是太早。VR现在各家的数据其实都很差。”

庄继顺所坚持的一点是“渠道很重要”。在他看来,在中国,拥有庞大销售渠道的手机端、手机厂商的集中发力,将会带动内容销量的快速增长。这也印证了文章前部分提到的,移动端才是才是中国VR的未来的看法。

谈到对中国VR行业未来的展望,庄继顺表示,两年内移动VR月活跃量能过千万,而最终能存活下来的是手机厂商。

“移动VR我只看手机厂商,中国的硬件创业公司,唯一的存活空间在一体机上,其他都没有机会了。PC、VR那是国外的战场,就是HTC、索尼它们的事情,跟中国任何一家公司都没有关系。但是移动VR一定是三星、苹果、小米、华为这些公司去打的战场,创业公司还是做一体机。”

“没有积淀、没有技术,没有内容的积累,或者是没有资源的创业公司在下一轮融资之前已经倒下了。而每个细分领域的龙头,都顺利的拿到钱。”

市场竞争之残酷,就像庄继顺所形容的那样,“都以为是蓝海,实际早已经是血海一片了”。但目前看来,融资顺利的兰亭数字无疑对自己未来有着清晰的认知和充分的信心。

“就算三年后中国的VR内容还是起不来,我们也一定是最后一个死掉的。”

我要找VR陀螺

行业爆料:案山子(微信号shimotsuki_jun)

商务合作/采访/投稿:文静(微信号mutou_kiki)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