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球胖子那么多,为何日本人却那么瘦!原来他们是有秘诀的!

 解连环 2016-11-26


厉害了word哥!听说,世界上的胖子数量已经超过瘦子了!

我国人口世界首位,胖子数量也是世界首位!




据知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的全球成年人体重调查报告,世界上胖子的数量已经超过了瘦子!而中国的肥胖人口超过美国,列首位。《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也显示,中国居民超重肥胖问题凸显,二三十年前,中国几乎没有人体重超重,但在2005年和2011年之间,体重超重人数增加了4倍


然而,日本却独善其身,在所有高收入发达国家中,日本国民的体质指数最低。据201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表的报告,日本的肥胖率只有4.5%,在发达国家当中肥胖率最低。


肥胖危害多(小心!脂肪长在这里最要命,致癌、不孕不育、心脏病都与它有关,害死了很多人!),日本是如何做到在人类变胖的大潮中逆流而上的?


【秘诀1】 碗碟小,吃八分饱

日本人偏爱用小的碗碟来盛放食物,这样食物的分量都很少,能够保证饮食的多样性。很多去过日本的人都有体会,对于习惯了“大国丰盛”饮食的我们,第一个切身的感受就是分量怎么这么少,但是吃久了却有了饱了的感觉。同时,日本人还十分崇尚“八分饱”,享受食物每一次入口的幸福,进食慢,且食不过量。



饮食这样做到七八分饱:

①专心吃饭:让胃能及时体会到饱的感觉。

②细嚼慢咽:给胃体会饱感的反应时间。

③少精多粗:粗粮能让人放慢进食速度,有利于感受饱感。


饱是这样的感觉:

①七分饱:胃没觉得满,可吃的热情下降了,进食速度变慢,只是习惯性地想吃,拿走食物也就忘了。

②八分饱:胃里感觉满,不过再吃几口也可以。

③九分饱:还能吃几口,但每口都是负担,感觉胃胀胀的。

④十分饱:一口都吃不下,多一口都是痛苦。

秘诀2】 食材丰富,每天吃30种

日餐由于盛饭的容器小巧,所以间接使得每餐食材的种类很多。而且日本的饮食指南中倡导一天吃30种食材。30种食材被很多主妇当作一个准则来安排一天的饮食生活,而且日本政府也鼓励学生每日应该吃到30种食材。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建议:每天要吃够12种食物,每周要吃够25种食物。


看似很多,其实12种食物如果合理分配到一日三餐中,也没多少:早餐至少摄入4-5种,午餐摄入5-6种食物,晚餐4-5种食物,加上零食1-2种。


谷薯类、动物性食物、豆类和坚果、蔬菜水果和菌藻类及油脂等纯能量食物,每一类食物都有很多种可以相互替代。平均每天谷薯及杂豆类食物的种类数3种,蔬菜水果4种,禽畜鱼蛋类加起来3种,奶、大豆和坚果食用2种,一天就够12种,一周25种也就很容易了。


秘诀3】 烹饪油量少,尽量简单

日本人吃的食物都是偏清淡且低热量的,注重食物的本味,低温烹调减少营养破坏,所以我们在日本料理中多见生食。食物一般可用“简”字来形容。




比如寿司,是日本家常、简朴的食物。与我们习惯的煎炒烹炸等方式不同,寿司的烹调方法原始而简单,煮大米晾凉,加上海苔、蔬菜、鱼籽、生鱼片、虾肉等等,既体现了食物本来的味道,营养物质也得以最大程度的保留。


当然日本人也喜吃油炸食品,“天妇罗”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油炸食品,其油炸过程并不着眼于为食材增色添香,而是为了锁住其生鲜。其面衣薄到不能再薄,且表面不能溢油,用一张面巾纸去吸,纸上不能留一丝油痕。

①低盐:如果觉得盐少食之无味,可以找找其他调味品,比如花椒、八角、桂皮、陈皮、大料、白蔻等。制作一些酸甜口味的菜品时,还可以加点柠檬汁,酸味可以让咸味儿更加突出,减少盐的使用。


②低油:可以多尝试蒸、煮的烹饪方式,大量保留食材的营养。减少油炸制作方式。

秘诀4】 重健康,善于管理

日本人对胖瘦的标准也很严格。2008年4月,日本厚生劳动省正式出面主持“全体国民瘦腰计划”,并颁布了法律规定:地方政府和企业每年为雇员进行体检时,必须严格检查年龄在40-75岁之间员工的腰围:男性腰围不得超过85厘米,女性腰围不得超过90厘米。


日本人在饮食上定量定份,在餐盘上会标记出食物的卡路里。公司餐厅食堂的营养师会根据配比,在每个餐盘标注上这道菜含有多少卡路里。每个人可以根据自身需要的营养、工作量进行选择,从而限制摄入的总量。


秘诀5】 爱步行,喜欢骑车

日本人口密度高,社区内各种设施都比较集中,因此在日本人的观念中走路是既省钱又方便的方式。他们喜欢散步或骑自行车,就平均每100人中拥有自行车数量而言,日本位于世界前列,并超过了中国。而且日本是个多山多丘陵的国家,上下坡的爬坡走也无形中增加了运动量。




对于日本上班族来说,大众交通发达,通勤过程中身体在摇晃的电车上保持平衡,无形中也锻炼了身体,加快了热量的消耗。


“管住嘴,迈开腿”,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多走几步不是什么坏事情。


  觉得不错,底部随手点赞哟↓ 

来源:微信公众号【健康时报】(jksb2013)综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