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谢观《中国医学源流论》两则

 昵称13394278 2016-11-26

赵肖帆按:民国虽是乱世,某些方面却比现在周正的多。近年来,“大师”辈出,怪力乱神之高论横行无忌,虽言学术争鸣、百花齐放,实则群魔乱舞、流毒无穷。且看看民国的老先生们立言是如何“不阿世,不立异,不掩同体之善,不忘异派之美,精微广大,兼而有之”



1

     医家考订学


医书之多病空谈,固由形下之学之不昌,亦因医家之真能读书者甚鲜。虽复侈语《本经》,高谈《灵》、《素》, 实则望文生义,随意曲解而已,求其能真得读书之例者,无有也。


予尝谓自宋以后,医之为业,既移于士大夫,故其风气,亦恒视儒学为转移,而其变迁,又必视儒学为少后,儒之门户分于宋,医之门户分于金元(《四库·医家类总》叙语),职是故也。


有清二百余年,汉学可谓极盛,然医家能用其法,以治古书者绝少,盖尚未脱宋学之习也。然欲求古代医学之真面目,舍用汉学家治经之法以求之,其道莫由。


以余所见,惟沈彤《释骨》一书,原本群经,以释《内经》所载人身诸骨,确为汉学家之法,至是否合于今日之生理学,则又一问题也。胡澍《素问校义》,虽未卒业,亦差足语于校勘。然二人本皆经生,非医家也。


刘寿曾《素问校义》序,致憾于医家之有《内经》,犹儒家之有五经,而无义疏之学,固适如吾意之所欲云矣。(候官林枫芾《庭乐素斋医学汇参》四卷,一、二、三卷为释体,四卷为辨脉,皆仿《尔雅》之例,五卷至十卷为释方,未成而卒,亦颇足当医家训诂之学。)


医家著书,每喜侈谈神怪。如窦材《扁鹊心书》,则以为上天所畀;张景岳《全书》,则以为游东藩之野而遇异人;陈远公《石室秘录》,乃竟托之雷公、岐伯,前人已言之矣。


以予所见,此类书尚属甚多,而其最甚者,要莫如车宗辂(字质中,会稽人)、胡宪丰(字骏宁,山阴人)之《伤寒第一书》,其序言谓仲景《伤寒论》,本一十六卷, 治分九州,此书乃其治扬州之法,自兵劫后,原书散失,证治不全。雍正初,德清沈日光学道深山,乃独得仲景真传,而有九州之全书云云。可谓敢于语怪矣。


又如齐秉慧(字有堂,叙州人)之《齐氏医书》四种,本非一无足取,而必谓学医之始,出于衡山仙鹅洞道士之命,十八日内种痘方,亦必托之黄进士得之仙传,诚不知其是何用意。夫此等浅说,亦足惑人。


此巫风之所以盛行欤,乃近日通都大邑及江南人士方且好学扶乩之术,流俗以士大夫之言之也,亦翕然信之,遂有借其术为人治病以牟利者,诚可叹诧。


2

中西汇通


中西汇通,自为今后医家之大业。然其人必深通西洋医术,而又真能读中国之医书,详考脉证,确知中医所谓某病者,即西洋所谓某病,或某与某病确有相同之处,而又能精研药物之学,本诸格物之理,以探求古今验方之所以然,而断定何种方药确为无效,方足以语于此。


其事固非一手一足之烈,亦非一朝一夕之功。凡事创始最难,近今医家有能引此端绪者,如唐容川之《中西医经汇通精义》之类,虽不免有牵强附会之处,然荜路蓝缕之功,固足以没世不忘矣。


今日治西国医学者,动以今日之学术绳古人,而深于中医旧学者,又一味深闭固拒,均无当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