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东坎史考---老东坎正街的几次整修【第14期】

 喜欢收藏的yxx 2016-11-26



正街的几次整修

【滨海生活网讯】老东坎正街应建成于嘉庆、道光之间,道光年间开始第一次整理街道,之后又经过一九五五年,一九七七年两次修整和改建,目前则彻底推倒重来。

道光十五年(1835),迁住东坎的丹徒籍人吴配道与汪姓富户,从苏州购回条石板5000多块,每块长3.5市尺,宽1市尺多,厚6寸,以现有的东坎中路鱼市口为界,向东由汪氏铺设,五条石板竖铺,至东街头;向西由吴姓铺设,两边各一条石板竖铺,中间石板横铺,并刻有图案,至西筢头街。街道全长约700米。清末以及民国时期,东坎主要街道有东坎正街(今东坎中路),另有南北通道两条,东大巷(今阜东北路)与西大巷(今环城路西街段),与正街成“工”字形。通道宽约四至六米,有些路段中间铺有条石板,约宽一米(见《滨海县志·城乡建设》595页)

上世纪中期,因时间太长,石板高低起伏,难以通行,洼处还会积水,于一九五五年拆除原条石路面,部分石条用于建造通榆北船闸,街道则重新铺设砖石路面,仅用两条石板居中竖铺,两旁用青砖铺出弧形反水,两边亦竖铺石板,下有阴沟泄水,一时感到整齐许多。尚有部分剩余石条分铺于鱼市口两边。

房庆友担任东坎镇书记期间,于一九七七年改建东坎街。这次改建可以用“不洋不土,不三不四”八字来评价。改建时既无统一规划,又无基本设计,拆迁户建房时各行其是,五花八门,高高矮矮,把好好一条古色古香的老街,改得一塌糊涂。其实当时的房屋并不都是非拆不可的危房,有少数破得厉害的用改建的钱来贴补修缮,再过几十年没有问题,若能拖到九十年代,这条街的命运就有可能改善。若修旧如旧的修缮一番,则可能成为具有明清风情的,苏北一流的古街。当然,这也不能全怪房庆友,那时人们保护遗产和文物的观念都很淡薄。


目前老东坎正面临着一次彻底改造的机会,城镇化的进程使老东坎外围高楼

目前老东坎正面临着一次彻底改造的机会,城镇化的进程使老东坎外围高楼林立,街道整洁,道路纵横,碧水穿城,绿树成荫,已初步显出现代城市的气息。但老城区却成了棚户区,可以用三个“不堪”来形容,即杂乱不堪、破烂不堪、拥挤不堪。一代父母官李逸浩有心要改造这三个不堪,重建明清风情街,勾画出一街、两宫、三馆、四区蓝图。这是一篇大文章,做好了可以赢得百年的赞誉,建起永久的丰碑,当然也是老东坎的幸运;做成败笔或做砸了,也将会留下长期的遗憾和诽议。古今做各种文章的人不胜枚举,有人一生只做一篇文章,却是传世之作;有人做了千百篇文章而无一篇能赢得称赞。一个人的一生能做出一篇传世之作,就不枉来人世间走此一趟了。做旧城改造这篇文章困难不会少,压力不会小,真希望这位父母官迎着困难走、顶着压力上,把这篇文章做精做美,做成传世之作。这是东坎人的期待,也是老城的企盼。若能如期实现,老东坎将又是一次脱胎换骨,返老还童的机遇。

第五节 老东坎民居

老东坎是个移民城镇,除在语言上较多的保持原淮扬语海隅分支的特色外,多数风物习俗都受到不同移民群落的影响。在民居上则受江南的影响最大,这不因为南客在建正街中占有一定优势,他们的建筑理念和构思在当时也较先进,所以在建筑风格上与苏南大体相似,但也有自身特色。

一、老东坎民居的基本式样

老东坎民居有两种较常见的形式,一是前店后宅式,一是纯居户式。每种形式中又有两合、三合和四合几种样式。这里的“合”是指房屋的组合,如两合头一般都是由一座主屋和一组副屋合角而建。三合头是主屋两边各有一组副屋相向而建,这两种组合都可以加院墙围成院落;四合头则是指四面都以房屋围成院落,也就是所谓的四合院,这种样式可能受北方民居影响。

前店后宅式

的共同点是都有一面作门面,以三合、四合为多见,主要区别是在后宅。后宅三面建房的与门面连起来就是四合院,两面建房一面砌墙的则为三合院。门面朝南或朝东朝西的,后面主屋多数取南向,少数取东向;门面朝北的主屋则多为东向。房屋的数量和质量悬殊很大,多的有两进甚至三进、数十间房屋,有的则只有四五间。讲究人家雕梁画栋,很是气派,则为豪门大户,富商巨贾;而贫民百姓家则多为砖瓦或砖草结构。不管繁简,靠巷子的人家都开有通巷

子的旁门。这是老东坎的重要建筑形式,主街两边均以这类形式为主,救生河边和东西大巷及鱼市口,也有不少是这类建筑。

在老东坎,除了有门面的座商外,还有不少是作长途贩运的行商以及手工业主和有一定身份或较高收入的从业、服务人员,他们的建筑都采用纯居户式。这些建筑都插在商居建筑后面的巷道处,正由于这些建筑的填补,才使老东坎形成街巷整齐,巷道通畅的镇容。我们在想,当时的人真朴实,在没有当局主导的情况下,从四面八方来的人就这样建起一条几里长整齐亮丽的街道,应是多么的宽容和谐呀,而对那些为一砖一墙之地打得头破血流的人来说,更是不可想象的。

老东坎标准建筑多为砖木望砖小瓦结构,现已很少见到,幸好我们在上世纪拍下几帧民居照片,虽不能反映全貌,却也可留下一点局部印象,现在看来就十分珍贵了(见图)

董家老宅

(周运中摄)2001-2-24

董宅为两层建筑,有百年以上历史。青砖小瓦,门楣上有简单刻磨砖装饰,是当时中高档次的标准建筑,可惜因门边后搭建的石棉瓦小屋遮挡,而看不到全貌。屋主人董永成曾在1924—1927年任六合县知事,1936年病故于东坎,终年六十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