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主之。《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组成与用法】 甘草二两 白术二两 干姜四两 茯苓四两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腰中即温。 【原文要旨】 权衡“肾著之病”、“身体重,腰中冷”、“腰以下冷痛” , 1、张仲景论“肾著之病”的目的是突出辨肾著寒湿证基本脉证的重要性;2、辨识“身体重,腰中冷”、“腰以下冷痛”的病变证机是寒湿浸淫,阳气不温,湿性重浊,寒凝经脉;3、辨析“如坐水中,形如水状”的病证表现是形体如在水中浸泡一样,病变证机是寒湿浸淫充斥肌肤,湿浊困重。 权衡“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 1、辨识“反不渴”的病变证机是寒湿充盛,阴津尚能布行;2、辨识“小便自利”,即寒湿浸淫于肾,肾仍能温煦,尚未影响气化水津;3、辨识“饮食如故”,即病变证机尚未影响于脾胃,脾能运,胃能纳。4、张仲景论“病属下焦”的目的是强调病变部位以下焦为主。 权衡“衣里冷湿”“身劳汗出” 1、辨识“衣里冷湿”的病证表现是身体寒冷、潮湿,加衣加被不能缓解,病变证机是阳虚不温,寒湿浸淫,病变以潮湿为主;2、运用甘姜苓术汤辨治寒湿证,因寒主凝,湿主滞,病以无汗为主;张仲景特设汗出在疲劳或劳累之后,重点阐述病变证机不仅有寒湿,更有阳虚,动则伤气,阳虚不能固护,组方用药必须选用益气药。 权衡“腹重如带五千钱” 1、寒湿在肾而浸淫于腹,病证表现以腹部沉重为主;2、寒湿在肾,腰为肾之府,病以腰部沉重为主。张仲景述“腹重如带五千钱”的重点是指导临床实践应因人不同则有不同的病证表现,突出治病用方的灵活性与切机性。 【医案一则】 患者某,男,57岁,郑州人,2013年6月10日初诊。有多年肌肉关节风湿病史,近因病证加重前来诊治。刻诊:全身肌肉及下肢关节重痛,手足不温,怕冷,阳痿多年,汗出,大便溏泻,日3次,舌质淡,苔白腻,脉沉弱。中医诊断:痹证,辨为寒湿阻滞,阳虚不温证。治当温阳散寒,益气固表,给予甘姜苓术汤与防己黄芪汤合方加味,处方:白术24g,干姜12g,茯苓12g,防己6g,炙甘草3g,黄芪10g,生川乌6g,生半夏12g,红参10g,炙甘草6g。6剂,第1次煎50min,第2次煎30min,合并药液,每日1剂,每天分3服;二诊:全身肌肉及下肢关节重痛缓解,因食多嗳腐,加生山24g,予前方6剂;三诊:饮食好转,大便成形日1次,予前方6剂;四诊:全身肌肉及下肢关节重痛基本消除,予前方6剂;五诊:诸证趋于缓解,为了巩固疗效,予前方变汤剂为丸剂,每次6g,每日分3服,治疗3个月,诸症悉除。随访1年,一切尚好。 按语:根据肌肉关节重痛辨为湿,再根据手足不温、怕冷辨为寒,因汗出弱辨为气虚,以此辨为寒湿阻滞,阳虚不固证。方以甘姜苓术汤温阳散寒燥湿;以防己黄芪汤益气健脾,固表荣肌,加生川乌温阳逐寒止痛,生半夏温化燥湿除重。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参考文献:王付,甘姜苓术汤方证探索与实践[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2):535-53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