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倪瓒《淡室诗》-倪云林行楷书法真迹淡室诗高清全图赏析

 百了无恨 2016-11-26
《淡室诗》,元代,倪瓒,立轴,纸本,纵64.2厘米,横2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倪瓒《淡室诗》_倪云林行楷书法真迹淡室诗高清全图赏析
《淡室诗》无题跋。鉴藏印钤有清“润州戴植字培之鉴藏书画章”印一方。倪瓒为友人“宗道”所书的一首七律诗。诗中寄托了他避世索居、与白云幽禽为伴的心境。此书是倪瓒存世作品中唯一的一件大字行楷书,使用了极少见的立轴装裱形式。其书字形挺直,章法整齐疏朗,点画质朴遒劲,收笔顿挫有力,撇、捺尽量拉长,据书风判断应为其晚年之作。
不仅是其行楷书中的代表作,而且甚或是其压轴之作。此件为纸本,纵64.2厘米,横27厘米,尺幅并不大,但却能小中见大、意味无穷。倪瓒笔法从古隶中出,故他的书法都非常注视起笔与收笔,尤其在字的捺脚上,是极为用心和讲究的,隶法表现极明显,古气森森。在横画上,则起笔轻阔,收笔重挫,吸收了唐人褚遂良的用笔特点,只是将褚的秀媚化为劲健,视之,颇见力透纸背之功。倪氏楷书的另一个特点是结字扁、长互用,穿插参差,左右结构多取左低右高,重心右倾,因而字势生动、奇趣横生,于劲健俊拔中多了些令人玩味的成分。小楷的章法是较难把握的,呆板、逼塞、沉闷,都是常见的毛。然倪氏这件小楷章法不知是信手拈来,还是匠心所为,寻常的六行字,却处理得如此惊世骇俗!于小楷而言,把“禽与往还”作为一行,若不是早已成竹在胸,断不可为;而“八月廿日”跋与正文平齐书写,又是一个大胆的创造。这样就使本来趋于平稳的章法一下子通透、空灵起来,仿佛湖上向晚的空中,一声嘶鸣而划过的白鹤,一如幽静的洞室里忽然透出一道天光,而顿觉花明柳暗。
《淡室诗》释文:
欲写新诗尘满几,味我迂言淡如水。白云淡淡何从来,来伴我(此字点去)孤吟北窗里。酒味甘浓易变酸,世情对面九疑山。白云且结无情友,明月幽禽与往还。八月廿日过宗道云栖楼,命余赋子安淡室诗,因赋。是日疏雨生凉,山光满几,殊有幽兴也。

古淡天真之美——倪瓒《淡室诗》

饭后茶余,我喜欢拥坐“书巢”,随手翻捡历代碑帖断简,在林林总总,风格纷呈的书法碑帖当中,我尤爱读元代倪瓒的《淡室诗》,每每品啜此帖,心中总是涌动着一种难以言说的静谧。

当我去寻觅《淡室诗》之中充溢着的古淡天真之美时,却发现这种毫无雕琢的、清新温和的美,除了倪瓒具有秉性高洁、俊逸潇洒的逸士之风外,更重要的是与他借以扁舟游荡于江湖之间,过着隐逸的生活不无关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至理名言,成为了历代艺术家的法宝。游历不仅使人视野开阔,而且胸襟豁达,纳山川之景致,具江湖之博大,备天地之气象。倪瓒少无俗格,浪迹天涯,最终以冰雪之韵,写出了简远萧疏,古淡天真的书法风格。文征明评曰:“倪先生人品高轶,其翰札奕奕有晋宋风气。”董其昌也给与了肯定:“古淡天真,米痴(米芾)后一人而已。”

《淡室诗》是倪瓒为友人所书的一首七律诗。内容清远萧散,质朴高古,寄托了他避世脱俗,隐逸淡泊的心境,记述了他以白云、明月为友,家禽、幽鸟为伴的闲云野鹤般的隐逸生活,颇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畅快的意境。《淡室诗》全文如下:

欲写新诗尘满几,味我迂言淡如水。白云淡淡何从来,来伴我(此字点去)孤吟北窗里。酒味甘浓易变酸,世情对面九疑山。白云且结无情友,明月幽禽与往还。八月廿日过宗道云栖楼,命余赋子安淡室诗,因赋。是日疏雨生凉,山光满几,殊有幽兴也。瓒。

就书法而言,通篇看去空灵疏宕,古淡静雅,天真有趣,恍若间若旷野中盛开的朵朵雏菊在微风中轻轻地荡来游去,细究则古气盎然,奇趣横生。

1、依傍古隶,变化欧褚。

倪瓒《淡室诗》的用笔明显地吸收了古代隶书的用笔之法,起伏跌宕,一波三折,蚕头燕尾之像灿然盈楮,优美疏朗的线条,像是随风飘荡的朵朵洁白的雏菊,人人惬意神游。倪氏十分重视笔画的起笔与收笔,尤其是在字的捺脚上,更为用心和讲究,隶味十足,俊爽盎然,韵致高古,若云鹤游天,翩然潇洒。如“吟”字的捺画,入笔较轻,上拱后顺势逐渐用力,至末端以燕尾之形收笔,活泼天真,古淡俊逸,如雏菊含苞待放,似仙鹤展翅欲飞。倪瓒在处理字横画上,更是巧妙绝俗,如“友”字第一笔横画,轻轻起笔,收笔重按,节奏明快,婉美华丽,楚楚动人,这显然倪氏吸收了唐人褚遂良的清俊飘逸的用笔特点,较之褚遂良书法,倪氏用笔更多了一份力度,虽刚健遒劲,但不失优美秀逸。

2、穿插参差,字势生动。

隋朝释智果在《心成颂》中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论及汉字的多种基本结构和变化规律,“回展右肩”、“长舒左足”“峻拔一角”、“潜虚半腹”,主张打破对称,造成一种视觉审美上的张力。众所周知,书法是以静态的形式存在的,它直接表现为静态美,但可以通过想象而幻化为一种动态美。现代书法家沈尹默曾说:“不论石刻或是墨迹,表现于外的,总是静态的形势;而其所以能成就这样的形势,却是动作的成果。”倪瓒《淡室诗》结字或扁或长,或大或小,穿插参差,机杼独出。如“白云”两字连写,“白”字较纵小,“云”字宽扁,形成了宽窄不等的参差变化,且“云”字宝盖下的数笔连写向右倾斜,如微风吹过簇拥的雏菊花儿,忽然间呈现出稀疏与密集的交映生辉参差变化。“楼”字的结构左低右高,因字取势,生动活泼、呼之欲出,“以侧映斜”“以斜附曲”。再看“命余赋子安淡室诗”,在数字连缀上 “相承起伏”、“行行皆相映袋,联属而不背违”,如雏菊花开,竞相绽放,又互相辉映。

3、通透空灵,逸气湍飞。

一般而言,小楷的章法是难以把握的,处理不好易出现呆板、沉闷、拥挤等毛病。然而倪瓒这件作品不知是信手拈来,还是匠心所为,让人读后行气疏朗,通透空灵,逸气湍飞,如早晨和煦的阳光播撒在绽放的雏菊开放的田野上,空旷通透,又绚烂多姿。如“禽与往还”巧心营构,单列成行,若不是早已成竹在胸,断不可而为;跋文更是超常拔俗打破常规,大胆地将其与正文平齐书写,这无疑倪瓒的巧思妙想和匠心独运的创造。如此一来,原本平稳的章法一下子通透空灵起来,仿佛是在散发着淡淡幽香的白云飘动的天空中突然间划过鸟儿悠扬动听鸣叫,让人顿觉逸气横飞,空灵悠然。若没有“殊有幽兴也”难有此天真空灵境界。他让我们再次领略到孙虔礼在《书谱》中提到的“乖合”的力量。

“古”非今也,“淡”非浓也。古淡更多的有一种清雅淡泊之气,倪瓒心系山林,远离喧嚣,居崖下,饮壑间,自然胸满逸气。依此提笔而书,笔末毫端自然流淌着天真古淡之美,况且倪瓒书写《淡室诗》时,又有“殊有幽兴也”。难怪每读此卷,笔者的思绪总定格在烂漫天真、雏菊绽放的意境之中。


高清经典|倪瓒《淡室诗》轴

《淡室诗》是倪瓒为友人“宗道”所书的一首七律诗。诗中寄托了他避世索居、与白云幽禽为伴的心境。

此书是倪瓒存世作品中唯一的一件大字行楷书,使用了极少见的立轴装裱形式。其书字形挺直,章法整齐疏朗,点画质朴遒劲,收笔顿挫有力,撇、捺尽量拉长,据书风判断应为其晚年之作。

高清经典|倪瓒《淡室诗》轴高清经典|倪瓒《淡室诗》轴

倪瓒(1301-1374),字元镇,号云林,又号荆蛮民等,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家资丰厚,曾筑清閟阁,以收蓄古书画。平生好学,工诗文、书画。擅画墨笔山水、竹石,为“元四家”之一。在元四家中,倪瓒在士大夫的心目中享誉极高。明何良俊云:“云林书师大令,无-点尘土。”

倪瓒是个性较为独特的书画家。他的书法作为在野的高人韵士,参禅学道,浪迹天涯 ,以一注冰雪之韵,写出了他简远萧疏,枯淡清逸的特有风格。

优美诗文确实帮了他在书法、绘画上的大忙。实质上,倪氏纯书法作品极为少见,他的诗文和书法大多散落在其简远高古的绘画上。他的不少题画诗文颇有魏晋人之风神。这种美学思想的形成与他孤神独逸、闲云野鹤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关联。因而他的书法、绘画、诗文都散发着简远、疏阔、古淡的气息,是较为典型的文人书画艺术的代表。读其诗、味其书、赏其画,都能使人尘虑尽消,仿佛五脏六腑都得到了一次美的洗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