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2016年发表了一篇研究表明:在多种危险因素中,只要患有糖尿病,便不需再考察其他因素,直接被划定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因此,在糖尿人更应该关注心血管疾病健康问题。 据《柳叶刀》杂志数据表明:
“糖尿病就是心血管病”,作为一种临床的新理念正在国内外叫响。欧洲对25个国家110个医疗中心的4961例冠心病患者的专题研究表明: 高达2/3的冠心病患者合并高血糖(包括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较为特殊的表现是:常合并有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失常;存活率明显下降,由原来的85%降至44%。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的调查报告显示: 在三甲医院中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患病率分别为高血压34.2%、脑血管病12.6%、心血管病17.1%及下肢血管病5.2%。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所需的医疗支出占糖尿病医疗费用的最主要部分。 2型糖尿病更易发生心血管病。 1型、2型糖尿病都会引起各种并发症,但二者还是有所区别的。1型糖尿病由于起病急,一般发病时年龄不大,可能不会有心血管并发症; 而2型糖尿病常常伴有高血压、高脂血等,故更易发生心血管病。据数据表明:大约75%的2型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肌梗死。 与非糖尿病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2~4倍。多项指南已明确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CVD)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糖尿病是CVD的高等危症的观点。 对于无法治愈的糖尿病患者而言:糖尿病所带来的一系列心血管并发症,成为了剥夺他们生命的第一大“杀手”。 究竟是什么导致心血管病症的发生呢? 1、糖尿病是一种糖代谢紊乱性疾病。 我相信,很多糖尿病早期患者会有这样的感觉: “糖,又没毒,血液里糖份高了点,不碍事,不碍事,最近变瘦,我吃回来就好了,额............来来来,吃饭吃饭.......” 人体的一整个体液环境(内环境)是人体与外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以一种稳态(Homeostasis)方式进行调节的,例如PH值7.4,体温37℃,血浆渗透压770千帕。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这些指标改变一点点就会带来巨大的身体不适: 体温升高两度的感觉想必大家都感受过了,头痛欲裂,说胡话。 高强度运动流汗损失了几克盐分,小腿抽筋,心跳加速、恶心、呕吐...... 那么如果每天往血液里加一大勺糖呢? 简直是找死!!! 临床上有70%的糖尿病死于心梗、心功能下降等心血管疾病,80%的冠心病病人有糖代谢异常。 长期高糖的环境都会对相应组织器官造成影响(病变)。糖尿病引起的心血管病根据病变部位可分为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心肌病变等。 糖尿病导致的神经损害,使患者的痛觉阈值增加,易发生无痛性心肌梗死而导致诊断延误。糖尿病患者心肌梗死的死亡率高于非糖尿病患者。 2、糖尿病不仅糖代谢异常,而且是一种糖脂病,即血糖血脂紊乱性疾病。 近年的研究结果也印证了这个观点,仅控制血糖,可以显著降低微血管并发症,但心肌梗死等大血管并发症并未显著减少;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再控制血压和血脂,方能明显降低大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并不是单纯的高血糖,它的背后还有高血压、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高磷状态;如: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降低,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升高的倾向,这些都极易促成心脑血管疾病。 大约每3个糖尿病患者有2个超重或肥胖,导致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危险大大增加70%。 专家介绍说:不管哪种病变,其根本原因都是高血糖引起体内代谢的改变! 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指出:
因此,糖尿病的基础治疗,应以生活方式的科学化为前提,除严格控制血糖外,还要积极的降压、调脂、抗凝,以最大限度地延缓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其中UI主要的是做到以下三点: 控制血糖! 控制血压! 控制血脂! 1、降血压。 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在2004年糖尿病指南中指出“一切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降压治疗中均应包括ACEI或ARB的应用”。 ACEI或ARB是糖尿病患者降血压的首选药物,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目前认为,长期应用ARB治疗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关于β受体阻滞剂(如阿替洛尔),可能掩盖和延长降糖过程中的低血糖反应,故一般不用。如果必须用,则使用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如倍他乐克),但对糖尿病合并急性冠心病综合症的患者,还应积极应用β受体阻滞剂。 2、调血脂。 糖尿病患者应该与冠心病患者一样接受严格的调脂治疗,他汀类降脂药物是降低LDL-C的首选药物。 3、积极使用阿司匹林
近年的研究结果证明:仅控制血糖,可以显著降低微血管并发症,但心肌梗死等大血管并发症并未显著减少;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再控制血压和血脂,方能明显降低大血管并发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