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明如镜,不惹尘埃

 喜好喜好 2016-11-26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红尘与禅悟,只隔着一扇门,门内是云水禅心,门外是凡尘俗世。许多人穷其一生,却无法禅悟得菩提。许多人,一低眉,一浅笑,就顿悟了禅意。菩提树,明镜台,明心无尘。

  得悟菩提,如云中青莲,明心见性,纤尘不染。悟佛成道前,佛也如芸芸众生,微小如尘,是凡尘俗世的一粒沙,一片叶。


  其实,佛也有无奈。如仓央嘉措的红尘情缘,只是一场游历,却难以挥手诀别。血液里的佛性和慧根,注定逃不脱禅佛的缘。了了俗世,风云万象,不过是看过即忘的风景。人生百味,五蕴皆空。

  然,一切来去,皆是因果。不偏执、不贪念,以一颗空灵自在心,应对一切,是为从容。一切有为法,应做如是观,更见佛性。


  佛度有缘人。不是所有人,礼佛诵经,静听梵音就性空了悟。红尘滚滚,佛说,回头是岸,可是,岸在何处?何处才是岸?

  佛说,风尘无主,众生莲台。但人间烟柳,执迷不悟者何止少数人?青灯木鱼,抄卷诵经,潜心修行,总是淡泊。恋慕红尘,几间瓦房,一合小院,错看流年,亦是人生。一切,不过是情缘一场。


  世间多的是自诩堪破红尘之人。然而,一场别离,一次情殇,一点冷暖,就措手不及,仓皇而逃,在莲花开合的角落里,跪坐蒲团,寻找慈悲。但修行在心,不是静坐蒲团,垂眉念佛,就算是参禅。寻常之际,坐卧行走,处处皆有禅。

  人生喜怒哀乐、生老病死,若不是达诸佛理,深具佛性,怎能参透?涅槃、禅定、超脱、顿悟,几人能悟懂,几人能做到?


  万物有情,有情就有佛性,少一些执念,多一份禅心。在寻常平庸的日子里,免去世态浇漓,和禅佛,同修一叶菩提,也就无谓残缺,无谓圆满了。

  身居红尘,心明如镜,不惹尘埃,淡然从容,自在安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