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如兰女士作品欣赏
吴雯婷作品 刘华锋先生作品 —沈迪颖 近年来,本人钟情于钟繇小楷,究其笔法,高古淳朴,超妙入神,其结体布局空灵,天趣盎然。本次青年展,我选用了同样具有古朴质感的麻纸作为书写用纸,同时将钟繇笔法融入书写创作中,使整幅作品表现出“古韵之味”。
— 沈旖初 创作作品在传承古法的同时加入自己的想法,古今结合必不可少。陈曼生说:“凡诗文书画,不必十分到家,乃见天趣。”但也不可太过强求于写得好,有时,有意着力的地方,偏偏导致了天趣的流失,反而使得作品缺少活的一面,因此创作需要感情的真实流露,在具有一定扎实功底的基础上放开自我,不拘束当得佳作。
— 宋慧敏 平时很少搞创作,主要时间用于临贴和学习。我认为创作是学习结果的集中体现。我在书写这件作品前先构思好书写内容,然后选定字体,集中一段时间进行强化临贴学习,在准备工作做好后,打了草稿试着写了一张,找出些问题后直接完成了正稿。这次能入展是评委对我最近学习结果的认可。
— 张丹 方寸之间的艺术,虽为小技,实则气象万千。或无拘无束天真烂漫,或遒劲厚重苍茫浑朴,或珠圆玉润雍容华贵…..如何汲取传统的营养并融入自己的特质,如何在方寸间布置妥善并尝试不同的刀法去体现,有时候真让我苦恼,而冥思苦想后的豁然开朗又让人着迷。没错,艺无止境,贵在求索!
— 张立冬 吾自幼酷爱书法,高中之前以硬笔为主,高中时接触毛笔。数载学书生涯尤爱隶书,初学隶书以汉《乙瑛碑》入门,其他汉碑均有涉列,但多浅尝辄止。后根据自己性格结合自身喜好钟情《张迁碑》,喜欢其朴茂厚重,方整雄浑的气势。此次青年展览在一日临习张迁碑后偶然创作,修改一稿而成,通篇以张迁碑的理解为主,稍微注重了一点墨色虚实。
—张宇 在篆刻创作过程中,我和很多人一样会觉得创作和临摹之间有一条鸿沟难以逾越,于是我试着在古人的印章里做“加减法”,在古印里换字、减字、拼接,慢慢地使临摹和创作贯通起来,把古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 篆刻虽为方寸之地,但要做到雅致精巧,得古人之精髓,还须游艺于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领域,唯有坚持不懈,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才有可能成为篆刻艺术的传承者。
— 张玮烨 暑假一次巧合得知了这次展览的相关通知,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决定投稿。为期两个月的时间里,经过不断地练习,当然也少不了恩师郑小云先生的指导,最终完成了这幅作品。这是成人以来第一次作品入展,心情很激动,也同时是对我书法之路上的一次激励。
— 陆雨葭 “功力”是一切创作的先决条件,你的情感、情绪、审美理想等等,要想在作品中行以表现,全仰仗这个“功力”。没有它,你的一切美好理想只能是“自以为大有深意”。我的十多年学书历程百分之八十的时间是用于获取“功力”,其余才是创作。“功力”又是无止境的,但它有一个“及格线”,不到“及格线”真正的创作是不存在的。
— 陈小亮 古人云:书贵入古,得古人之形质乃为上。本作品正秉承此理念,力求得汉隶礼器劲挺俊逸之风貌。
— 陈玉品 经典是一切创作的源泉。我自去年底始习小楷,取法明人王宠,喜欢他的古拙之中自得妍巧,气韵超逸。习小楷刚起步,尚稚嫩粗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