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高考机器人可谓“超脑计划”项目中的重头戏。“超脑计划”是科大讯飞在人工智能方面的主要项目,目前国内60%左右的人工智能专家都在参与这个计划的研究。 高考机器人在答题时会有自己的一套流程。每一科开考之前,会有专人将高考机器人中人工智能的服务器连接至打印机上。当铃声响起,会有人在人工智能系统中输入考卷的电子版。这时,人工智能将完全切断与外网的联系,而仅仅依靠自身的人工智能程序做题。最后,写好的考卷将会通过打印机输出,至此结束考试过程。 为了能够以最佳的水平迎接高考,高考机器人在五一也没有休息,而是不停地自学和答题。据数学组别研发负责人、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符红光介绍,高考机器人依靠人工智能程序,解答了北京市往届的高考试卷并拿到了115分的成绩。 除了数学以外,高考机器人还需应对语文和文综试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两科涉及到许多主观题的部分,这需要答题的一方具备情感、意识形态等主观情绪才能做好,而对于人工智能来说,这是有相当大的难度的。 如果说数学题目尚有固定答案可循,那么面对类似作文等主观题,高考机器人又该如何应对呢?这可以借鉴美国硅谷“经济新闻的自我报道”项目。在这个项目中,硅谷研发团队会为机器人提供信息关键词,然后机器人就会按照经典的新闻模式加以整合,最后完全让人分辨不出是机器人的作品。 不过,2017年文科高考生不必担忧高考机器人会抢名额,因为其成绩并不计入高考分数排名,也不会影响重点线的划分。 除了我国之外,美国、日本等国同样在研发考试机器人。 最近,美国的艾伦人工智能研究所举办了一场全球范围内的竞赛。此次竞赛的目的在于测试人工智能的水平是否已经不仅停留在表面层次,比如识别照片或重复做任务。 竞赛中使用了美国八年级学生的科学考试试题作为测试标准,最终,来自以色列的参赛者Chaim Linhart取得了胜利。为了参加这次考试,他通过多种机器的学习技术以及几十万数量的习题对人工智能进行训练。 此外,日本国立情报学研究所也一直在研发AI机器人项目。从2011年起,其智能机器人就每一年都参加高考,但前些年的表现均不如人意。 不过在去年,人工智能在日本950分的高考满分制中获得了551分,超出全国平均分100多分。这一成绩足以让它拿到日本的441所私立大学及33所全国性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不过,这并不是终极的目标,研究所的科学家希望这个机器人可以在2020年考入东京大学。 由此可见,考试机器人的答题水平的确不可小觑。然而,研发考试机器人的意义仅仅是为了展示这些炫目的技术吗?这又是否意味着人工智能已经发展到一个非常顶级的程度了呢? 虽然考试机器人的水平很高,但实际上,考试机器人自身亦存在缺陷。 比如我国的高考机器人,在语文写作中虽然能够根据关键词组成文章,但终究会在文章的感情和情绪上有所欠缺,虽不会大幅度导致扣分,也会失去作文的意义。 还有在美国竞赛中夺魁的机器人,虽然得到第一,但在百分制下差一分未能及格。而且考试题目大都是多选题,没有出现其他在中学试卷中常见的题型。 所谓人工智能,其实是一种研究如何构造智能系统,并能够使其运用已有知识很好地处理问题,而且能够对人类智能进行模拟、扩展和延伸的技术。随着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人工智能在生活中的似乎变得更加不可或缺。关于人工智能,美国数学家Vernor Vinge曾说:“我们正站在变革的边缘,而这次变革将和人类的出现一般意义重大。” 但是,以目前的情况来看,人工智能似乎更加偏向于炫技。以考试机器人为例,研发者的初衷更多是在于向外界展示我国机器人的考试能力。然而,人们更应该由此想到,如果连机器人都能考上重点大学,那么教育部门是否真的应该好好反思一下了? 这一现象从侧面证明了考试陷入了“题海”中。机器人考出好成绩,也许不足以代表人工智能水平的高超,但一定说明了应试教育的僵化。如果机器人真的取得优秀的成绩,那不就说明在我们的教育机制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甚至还不如考试机器了吗?机械化的试题,让学生们的思考能力大幅下降,教育的僵化更应该引起人们的反思。 从西周巧匠偃师制造出来的歌舞伶人,到古希腊人发明的“Automata”,再到当下各国研发出的先进机器人,人类对机器人的探索一直在进行。尽管如今的机器人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人工智能”之于机器人依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比如人工智能的本质或人工智能应该对人类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 对于人工智能的研究,不应仅仅停留于炫技层面,而是应该尽可能多地使其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在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当下,行业正处于局部突破的阶段。在一些部分中,技术有一个大幅的提升,在某些领域中也开始了一定规模的商业化。但是,在前进的同时也要保持冷静和理性,不可以冒进,更不可以仅凭概念吸引资本。多一些扎实的技术和负责的态度,才能够更好地推动产业的发展和行业的进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