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近年来已经成为一个让爸爸妈妈变得很敏感的词。但是对抗生素耐药性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抗生素的滥用不但会使宝宝的身体依赖越来越“厉害”的药物,还有可能破坏体内的益生菌;但盲目拒绝使用的话,也会带来危险。 不用抗生素,病也能好? 滥用抗生素有很大危害,但是盲目拒绝使用抗生素同样也是很危险的。
宝宝的生病经历--- 这几天,小宝宝嘉乐嗓子沙哑继而发烧,妈妈在家自行给她服用了小儿感冒清热冲剂和维生素C冲剂,但症状并没有缓解反而越来越重。 嘉乐的父母相信“能不用抗生素就不用,能不输液就不输液”的观点。 这时小嘉乐已经开始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了,医生听诊可以听到吸气性喉鸣、双肺呼吸音粗右肺并可闻及干啰音,拍胸片结论是“右肺支气管炎”,血常规检查提示白细胞增多。医生作出了喉炎、右肺支气管肺炎的诊断,并使用了抗生素等进行治疗。 经过3次诊疗,嘉乐小朋友坚持输液11天后,病情基本痊愈。
医生的话 为什么小邻居也是咳嗽发热,没有应用抗生素就好了;而小嘉乐却不行呢? 其实,两个小朋友感染的不是同一种致病微生物,感染部位也不同,小邻居得的可能只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一般感冒。 而小嘉乐在这次患病前两周因为“秋季腹泻”已病了一个星期,身体抵抗力明显下降,病菌乘虚而入,从上呼吸道感染,发展到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喉炎和支气管肺炎,这时,适当使用抗生素就十分有必要了。 儿童常用抗生素药物 临床上应用的抗生素品种很多,儿童常用的抗生素药物主要有以下种类: 1 青霉素类抗生素: 如阿莫西林、青霉素,这些药物主要用于轻微的上呼吸道、耳部感染等,这种药属于窄谱抗生素,副作用较小。 2 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抗生素: 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安美汀,往往用于较严重的上呼吸道、耳部感染,它还被用于更复杂的窦炎和某些肺炎。 3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如头孢克洛,头孢克肟,这类抗生素也用于反复性耳部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 4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如克林霉素,这类抗生素主要用于支原体感染等疾病。
此外还有一些抗生素,如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不适合用于小儿。 医生的话 小琪来到这个世界仅有两周,就遭受了这种抗药性细菌的侵袭,但这种抗药性细菌绝非她身上原来就有的,只因过去人们不当地使用抗生素,导致小琪从周围的环境中或其他人身上得到了这种抗药性细菌的感染,若再晚一步治疗或许小琪就会留下终身瞎眼的遗憾。 小琪的例子给了我们一个提示:近些年来一直存在着一个用药误区,就是治病最好能立竿见影,要药到病除。因此,许多儿童甚至是婴儿稍微有些发热发炎,医生便首选抗生素类药加以治疗,但这一用药现象带来的直接结果是——抗生素越来越不管用了。 用了抗生素会产生耐药性? 关于抗生素耐药的问题是近年来大家都很关心的一个问题。某医院的一项最新统计显示,在需要进行抗生素治疗的新生儿以及幼儿的药敏试验中,50%以上的小宝宝出现了至少对国产一、二代抗生素耐药的情况。
耐药性产生的两种原因 很多人在感冒后会服用抗生素,这些抗生素可杀死一部分致病细菌,但侥幸活下来的细菌可能对这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并传给下一代细菌。过多应用抗生素,这些细菌就可能对多种抗生素均产生耐药性,使人逐渐变得“百毒不侵”——以后再受到细菌感染就对抗生素治疗无反应了。 另一种重要的抗生素来源就是“有抗食品”。食用含有抗生素的肉、鱼、蛋、奶等“有抗食品”,人体就成了残留抗生素的“收容所”。当抗药性极强的“超级细菌”出现时,将可能没有可用之药!
医生的话 人的身上有许多正常的菌群,这些菌群处于正常状态可以维持人体健康。而抗生素的作用就是杀菌,不管是病菌还是益生菌。当不恰当地应用了抗生素后,可造成人体正常菌群的失调,会引发很多疾病,也会使原本不会致病的正常细菌也变异成为致病细菌。 另外滥用抗生素,还造成了细菌的耐药性,使很多药都难以起到治病的效果。婴幼儿身体正处于发育期间,免疫系统还不成熟,如果常用到杀菌药物,这些药物在杀死病菌的同时也会破坏体内益生菌。 体内益生菌减少了,宝宝就会出现胃口不好、大便不正常、无精打采等现象。更可怕的是,有害物质会乘机入侵,令宝宝再次生病。因此,合理运用抗生素,尽量保持菌群平衡是保持身体健康的“秘招”之一。 抗生素的应用法则 应该怎样决定是否应用抗生素呢?我们可以根据以下原则综合考虑。 1 病原不同,用药不同 根据临床表现,通常医生可以推断病原菌的种类,如能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更有助于有效抗生素的选用;如对病原菌诊断不明,也可选用广谱抗生素。家长为病儿自选抗生素,常缺乏针对性,可能造成疗效不佳或无效,也可引起一些副作用,并有可能诱发耐药菌的产生,造成后期治疗的困难或耐药菌的传播。 抗生素无高级与低级之分,只有病原菌对药物敏感与不敏感之分,以价格判断药物好坏、高级低级是没有道理的。 医生一般能够通过细菌培养的方式,判断出宝宝的病情是由什么病菌引起。仅仅从发烧、有痰、病了一星期等症状并不足以诊断出宝宝的病情究竟是由什么引起。因此,遇到上述症状时,医生没有充足的理由来开出抗生素类药物的。 如果确实是细菌感染引起的,那么使用抗生素类药物能够迅速在24-48小时内缓解症状,而且一定要坚持服完一个疗程的药物,如果中途停药,可能会让宝宝再次发病。
2 不能盲目同时服用两种以上抗生素 两种或两种以上抗生素同时使用称为联合用药。同时服用两种以上抗生素,有可能造成用药无效的后果。 通常,有严重感染或混合感染,病原菌不明或单一抗生素不能控制,又或者较长期应用抗生素细菌产生耐药性可能者,以及联合用药可使毒性较大的药物剂量得以减少时,才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联合用药。 一般需用抗生素治疗的感染性疾病仅用一种抗生素即可,多用药多保险的想法是错误的。
3 药物剂量由医生来确定 针对病原菌选药后,需从患儿病情、药物在体内代谢特点、给药顺从性等方面考虑,来决定给药剂量及方式。为确保抗生素很好地发挥作用而不对机体产生危害,掌握恰当的抗生素剂量是必须的。 在儿童,药物剂量通常是由医生根据诊断、病情、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得出,另外,亦应考虑小儿机体代谢状态,对患有肝、肾疾病的小儿,除应避免应用具有相应毒副作用的药物外,还应仔细考虑用药剂量。认为儿童用药即为简单的成人剂量减半的概念是错误的。 抗生素治疗疗程因疾病种类、病情严重程度、对现有治疗的反应等而异,具体应咨询医生,认为症状消失即为病愈的概念是错误的。 4 一般不需预防用药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目的在于预防特殊细菌侵入伤口或血液循环而发生感染,因此部分外科手术需预防性用药。由此可见,通常情况下不应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5 病毒感染不需要马上应用抗生素 很多小孩发热刚开始的时候,可能是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而抗生素对病毒感染是无效的,因此这个时候不需使用抗生素。 不少医师主张,在宝宝有发热、感冒时,先进行对症处理,并选用一些中药清热解毒的冲剂或糖浆服用,对发热等比较明显的也可以应用一些对症的治疗药物,如退热药等。 引起“秋季腹泻”的轮状病毒跟其它病毒一样,是不怕抗生素的,此时如应用抗生素,可杀灭肠道的正常细菌,容易继发菌群失调症、二重感染、影响肠道的吸收功能等。 另外,应用抗生素对于饮食不当、气候突变等原因引起的非感染性小儿腹泻也是没有任何效果的。事实上,儿童上呼吸道感染95%为病毒感染所致,下呼吸道感染中也有许多是病毒感染,使用抗生素不仅没有效果,反而容易导致正常菌群紊乱,增加毒副作用及耐药性。 所以,不要轻易用抗生素为孩子治疗感冒或腹泻等小病,抗生素应用应由儿科医生决定。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
来自: 随遇而安e0vm6i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