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深秋十月的北方已经略显萧条,但走进位于唐山的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车间时却温暖如春,池水的张力传递出一股向上生长的气息,满眼都是丰收前的喜悦,在这里,有关科学养虾的元素遍布各个角落。 肖那思的工厂化养殖场收拾得一如继往的干净,药品饲料分开存放,每条车间配备一个小型实验室,PCR、培养皿、水质检测设备、养殖数据纪录本……而他,正是这一切标准的制定者。
肖那思是《水产前沿》和海壹水产种苗有限公司联合评选出来的“南美白对虾全国十大养殖精英”,他是80后,入行时间不长却经常语出惊人,“我觉得我们的行业里非常缺乏科学养殖的精神,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缺乏精于此道的工匠精神。这批虾马上就可以上市了,每个池的水色都一样,成功率百分之百,什么是科学养殖,成功率就是最好的说服力。” 肖那思在对虾养殖业内独树一帜,特别是在工厂化生物絮团养虾领域,他和他的团队已经摸索出一套稳产稳收的养殖思路,而用他的话说来也很简单——科学养殖观。 未来也已经很明晰,他要制定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的新标准。
肖那思直接和水产打上交道要推到6年前,2010年,他从钢铁行业转型进入水产行业,刚开始是从事土塘养殖。2012年,他全国拜师学习大棚养殖模式,2014年,养殖再度升级,转型工厂化生物絮团养殖。由于乐于交流,善于接受养殖新思想,在历经过土塘、大棚、工厂化养殖模式后,现在,他对养虾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连续成功的技术都是能基于科学的角度,每次有人问我是怎么养虾的,我的回答都特简单:科学养殖、数据养殖。我要大家理解的是原理,而不是去复制某个的方法。” “前段时间我一直思考,做企业的人如果能持续成功的话,那一定是基于它的原点,我们称之为第一性源。我就在想我们公司的第一性源是什么,技术,养虾行业就是以技术为壁垒的。技术这个词太广,再往下挖一层是什么,科学观,我们整个团队就是以科学观在养殖虾。比方说,虾空肠空胃了,捞起来,不做任何猜测解读,都是第一时间拿去检测:跑8个细菌病毒常见病原,然后检测水体的总菌数和弧菌数、虾体内的弧菌数。现在我们下面的技术主管都形成习惯了,在汇报问题之前先检测,然后看前段时间的数据,再判断大概是哪个方向出现了问题,制定处理方案。” “人那么高级的动物,去医院看病大夫都要拿了化验单做检查,养虾不也应该这样子吗!” “我现在想想以前所说一些话都觉得脸红,因为没有基于科学观,单纯是通过自己的经验发挥想象。经验和科学是两码事,科学是理论在前,验证在后;经验是实验在前,理论在后,先干了再说,干完之后成功了,理论就出来了。但这是不科学的,比如说,这个经验在我们这管用,在别人那却不管用,因为没有严密的理论支撑,所以导致了成功的非连续性。经验这个东西是最容易坑人的,确实有人成功了,但是能持续稳定吗,所以要基于科学观去思考问题。”
“我和印尼的一位朋友聊天,问他你听说过保肝吗?没有。听说转肝吗?没有。听过中药吗?没有。那你们怎么养虾的,我朋友回答说就这么养啊,和我们一样,补充微量元素,盯住弧菌别让它起来,盯住总菌别让它低下去,不也一样养成功了吗!” “再讲一个故事,我一印尼的朋友有400公顷地,开发了14公顷养虾,周边没有养殖场也没有工厂,海水清澈见底,就那么干净的水源,在使用前都要消毒、沉淀、过滤。10亩的水泥圆池,放了30台水车,相当于一亩地3台水车,而且水车的摆放角度都有严格要求,计算得非常精确。产量是多少呢,亩产10000斤,而且是稳产。” “即使有那么干净的水源,在收完虾以后,在池壁上有小贝类,工人都会用铲子一个个铲下来,再重新上水泥浆。排污也一样,养殖废水排放前要经过漂白粉消毒,排水渠道也经过特殊处理:由窄变宽,由浅变深,再进入弯道,水流会一级级放慢,利于悬浮物沉淀。沉淀后的悬浮物会挖到旁边树林做肥料。这才是一个系统的水产养殖工程。” “回来后我的感受特别深,他们整个工程并不复杂,非常简单,但是做得非常系统、严谨。12月份我哪也不去了,要开始抓制度、抓细节、抓规则、练内功。”
肖那思提到,工厂化养殖成功的关键是好苗,而他,只相信有检测设备和检测意识的苗企。他建议养殖户不要在养殖车间里直接标苗,这在前几年没什么问题,但是近几年虾苗带弧菌、带肝肠孢虫的几率非常大,如果没有检测设备或者在虾苗的质量上没有很好把握的话,可能会导致整条车间感染,给养殖带来毁灭性的结果。 “我一直强调一定要有单独的标苗棚,或者把一条车间中间隔死,分成两个标苗棚,一个棚标完后,另个可以准备下一造虾的标苗。或者一个棚出了问题,另一个棚还能顶上,相互间又不受污染,不会耽误养殖和上市时间。” “外塘也建议标粗,而且方法特别简单,焊个铁架子铺上地膜,再配备排污口就可以用,印尼那边普遍是这个做法。如果苗出了问题,可以排了重新再标,如果直接放外塘出了问题,不但处理起来麻烦,而且耽误了时间后面就没有机会了。”
如今的肖那思已经不用每天都跑到车间去盯着生产,一个星期能见到两次面已属不易,他更多的时间是在外面参加各种培训、听课、交流。尽管他自诩是做养殖技术出身的,但在他身上看不到一个传统养殖户的形象,更多的是一个学习者、思考者、管理者的形象。 “什么叫工厂化?目标成功率是100%,允许有5%-10%的偏差,但不能低于90%,这才能定义为工厂化。成功率低绝不能定义为工厂化。并不是水泥池扣大棚就能叫工厂化,而且养殖成本不能高,环境不能污染,未来我会把这个标准写好。” “以后我的养殖标准要做那么厚,”肖那思比划着,“就像肯德基的培训一样,一本流程,每个岗位都有工作标准,新员工过来可以直接培训上岗。比如消毒,哪个地方用什么消毒剂、用多少浓度、如何操作等等,全部有标准,一目了然,稍加培训就可以上岗。” “我现在养虾省心多了,下面的技术经理遇到问题就上报,然后上面管理层出解决方案,你按流程操作就可以了。关于车间的建造也有一套标准,我们把整个场区的设计固化下来,你按照我这个标准去建就可以了。” 关于未来,肖那思的设想是去内陆建立循环水养殖基地,向当地市场供应活虾,“我们做的是循环水养殖,养出来的虾经得住检测,未来还会动销售的事,上次我们的虾送到北京农业部去检测,完全合格,已经在审请国家GAP认证,关键是我们的制定了养殖标准,我的产品才能体现出差异化,能卖出好价格。”
本文为“水产前沿”独家稿件,版权合作,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