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格物格什么

 飞扬AB 2016-11-29

本文整理自:《王阳明》读书群里,

《王阳明》一书作者王程强的现场分享。

如要入群,可购买《王阳明》书籍,

或者参加《我与王阳明心学》征文。



以前说过,学,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尤其是现代社会,资讯爆炸式增长。所以提倡建设学习型社会。活到老学到老。

学,就要讲究技巧。否则,真是无从着手。

怎么下手呢?

心学说:心外无物,心即理。这是心学的基本概念。

这是借鉴了佛学的"心生万物"。

既然心外无物,看来做修心功夫,就能解决问题。

所以说,学,是学致良知。良知知善知恶,知是非,这是大智慧。智慧又叫慧剑,可以斩断人生世事的烦恼。

怎么致良知?又回到了格物。我们真要感恩阳明先生。"四书五经"被先生浓缩成了三个字。朱熹先贤和陆九渊先贤争论几十年的"尊德性"与"道问学"被先生合成了一个问题的两面,就像手掌和手心的关系。张栻和朱熹在岳麓书院争论三个月的"中"之未发与已发,被阳明先生合成了一。这是心学的集大成。大成,孔子被称为"大成"。大道至简,大成的学问很简捷。

怎么简捷?格物。

今天讲这个"物"字。

朱熹讲格物,包括他的祖师程颐前贤,坚持一物一物地格,格一物得一物的知识。格到豁然贯通,就是到了那个境界。

宋代社会,社会结构简单,物质不发达,即便这样,一物一物地格,三百六十行,难以穷尽。

朱熹一辈子忙于注释经典,是一个经典注释家和出版家,功夫没有专注。

现代社会物质超级多样化,怎么格?

所以,按阳明先生的方法,从心格。

物,指什么呢?

阳明先生说,物即念头。没一个念头都有所系。即便是空念头,像禅师的空寂,它系于空。空就是一物。到空寂已经相当高难了。先不谈。

先生的话,就像孔子在《论语》中说仁一样,不能执著。比如心,有时候指宇宙的本体,有

物,在心学语境中就是念头。格,宋代解释为至。阳明先生解释为"正"。念。不正了正过来,就是正心。心正了,意就诚了。诚就是圣。

后来,先生的学问越磨越简捷,就成了致良知三个字。基础是格物,格物的基础是正念头。正大光明!

正到高处,无善无恶。

我到上海遇到读客的程峰先生,他们出版了《知行合一》,卖了一百多万册,他听我介绍了致良知,才打消了一个疑惑:啊!阳明先生不是天生的天才,是学来的。

比如打仗,先生从小就跟痴迷研究,比如写诗作文,也是一直勤勤练习。

格物,先格心,开了智慧,要专注于一项事业,继续格物。

不是说躲到山洞了格一辈子心物。

这是格物。谢谢各位同学!

龙心:

王老师,今天讲得很深,难理解。记得你写有先生手携一本《道德经》像娄凉求学,像我们这样初入学门,可否一样从这开始呢?


王程强答:

从修心正心开始。道德经太难。心通一切通

过去人有四书五经的底子。十五岁以前都读完了。


王程强说阳明心学第16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