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富人智慧系列(2):穷人热衷武侠看热闹,富人研究兵法钻门道

 昵称14333913 2016-11-29

富人智慧系列(2):穷人热衷武侠看热闹,富人研究兵法钻门道

在武侠、猎奇风靡的时代,穷人自得其乐,而良心不好的富人则利用穷人们的这点不良“爱好”,大做文章,开发游戏、拍电视剧、鼓吹旧时代,让穷人沉迷其中,乖乖掏钱纳贡。这时代并不比皇帝奴隶的时代更先进,虽然不用跪拜了,但强者还是能制作出一套规则来,让弱者们乖乖地甚至是非常高兴的——付出代价。

由上可见,早就富人和穷人的原因,也在于这一点:富人研究兵法,穷人阅读武侠。

所谓兵法,就是门道,是看似枯燥的理论,实际却有大用。武侠,则是故事,看似热闹,看似写满了大道理,都只能用来打发无聊消磨时间。而正是这不同选择,穷人在武侠小说幻想打打杀杀中,过完了青春,沦为废人;而富人则在实践中品位兵法正意,知行结合,稳中求胜,成就英才。

兵法和武侠的区别,粗粗算来有以下四点:

第一,研究兵法是竞争意识,热衷武侠是凑热闹

富人看兵法是为了竞争取胜,穷人看武侠不过是看个热闹,赖以打发无聊时间。人生在世,总不免竞争,谁能在社会的竞争中取胜,谁就能成为富人。所以,富人思维者首先是那些有竞争意识的人。有了竞争意识,然后研究兵法,从而找到竞争的本质,这是富人的门道。穷人往往没有竞争意识,只有幻想中的打打杀杀,要知道打打杀杀是野蛮人的情绪表达方式,不是竞争的本质。读过兵法的富人就会知道,竞争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也就是“双赢”;而穷人理解的竞争,则是你死我活,甚至是不惜一切代价干掉对手,这就是对竞争的误解。

正是这个起点不同,导致穷人富人后面的人生轨迹也大不同。

第二,富人善于计算,穷人糊涂烂账

兵法中有《始计篇》,教人的不是阴谋诡计,而是“计算优劣”,就像是现在企业常用的swot分析。孙子兵法中讲到,打仗要考虑“五事七计”,富人思维者读到此,能对应到自己人生竞争中,也常自己给自己算账,算自己的能力如何增长,算自己的时间如何利用,算如何在30岁之前实现财务自由,算哪些人际关系需要维护、哪些人际关系需要舍弃,算如何开拓自己的眼界,等等。而穷人思维者的生活,则是乱七八糟的糊涂乱账,谁叫他吃饭他都愿意凑,谁给他一点好处他都愿意跟人处,他也不知这辈子到底能为社会做什么而贡献,却每每抱怨自己命运不济赚不到钱,等等。

富人读了兵法,自然而然就学会了计算;穷人看了武侠,自然而然就快意恩仇糊涂一生。全在自然而然之间,穷人也很难察觉到其中道理。

第三,真正的胜是“胜敌益强”,而非两败俱伤

孙子兵法中,对胜的定义是——胜敌而益强,战胜敌人不是真胜,自己强大了才是真胜。这也是竞争的关键——我们之所以跟别人竞争,不是为了让对方没有活路,而是让自己的活路越来越宽。看武侠的穷人,很难明白这个道理,他们只懂“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搞得两败俱伤。

第四,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孙子兵法》中《形篇》说,“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主要意思是,在跟人竞争中,要先把自己的实力提高,提高到不败之地,才是取胜之道。再善于打仗的人,也没有必胜的把握,但一定有不可被人战胜的把握。富人思维者,都明白这个道理——先胜后打,自己先有了胜利的把握,然后才付诸行动。穷人思维者,则多像“败兵”一样,不管能不能胜利,先打了再说,结果往往是吃亏。所谓“三十六计,走为上”,其实就是说,在没有战胜敌人把握的时候,逃走是成本最低的方法,不丢人。而穷人思维者,那些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精神鼓动的武侠中毒二愣子,如何能懂明哲保身的精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