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中,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构成了课程的目标框架,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所以,实施教学改革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位。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之按自己的兴趣、志向得到充分的发展。我们原来把知识目标放在教学目标的首位,现在情感因素和过程被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上。基于这种价值取向的转变,教师的观念、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等等都要随之发生变化。在近半年的教改试验中,我感到最突出的变化有以下几点。 在新教育思想的支配下,我们改变了过去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中心主义的倾向,师生交往已经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简单叠加。现在的交往意味着对话、参与及师生关系的相互建构。 当学生体会到师生之间和谐、民主、平等的关系之后就很容易把心里的困惑提出来,从而锻炼培养了自己的钻研精神和自信心。同样的问题以前学生即使是想了也因害怕老师的批评而不敢说出来,但现在学生已经摆脱了这种顾忌,他们的大胆直言,非常有利于教师及时洞察学生的所知所想,及早解决学生思想、能力及知识上存在的问题,实现师生之间由行为到心理上的沟通,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在走廊里孩子们见到我会很亲切、很随意的问一声“老师好”,这绝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礼貌,而是发自内心的尊敬。 我由衷地感受到师生之间的融洽交往已使学生心灵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张扬、创造性得以解放,已使教师的上课由单纯的传授知识变成与学生的一种分享和理解,变成自身生命活动、专业成长与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这种交往使教师的角色定位取向发生了变化: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