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皇帝虽然不少,但是能算得上贤君的寥寥无几,而能把一个朝政腐败、权奸当道的王朝重新带回到正轨的皇帝更是屈指可数。以至于,历代历史学家对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一位皇帝的评价都是极高的。 明代万历时期的首辅大臣朱国桢这样评价他:“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那么明孝宗究竟是一位怎样的皇帝?为什么他能令后世赞誉不断?他所安葬的泰陵建设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明孝宗朱佑樘是大明王朝的第九位皇帝,他的父皇便是那位著名的“阿姨控”明宪宗朱见深。他的童年可谓悲惨,身为皇子却随时面临生命危险,一直在宫中偷偷地生活,直到六岁时才被他父皇发现,并封为皇太子、送往周太后的仁寿宫生活。 他于成化二十三年九月继位,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勤于政务,广开言路,明正司法,尽力去挽回他父皇明宪宗朱见深的错误,将大明王朝拉回了正轨。他的皇帝生涯可谓兢兢业业,他励精图治,任用了王恕、刘大夏等忠良之臣。他开创了明朝的“弘治中兴”,故而在历史上备受赞誉。 弘治十八年,积劳成疾的明孝宗朱佑樘驾崩于乾清宫,年仅三十六岁,葬于泰陵,庙号孝宗。明泰陵位于笔架山东南麓,这个地方又称“施家山”或是“史家山”,安葬着明孝宗朱佑樘和张皇后。而这座陵寝的建设策划是在明孝宗去世之后,明武宗朱厚照即位以后才着手建设孝宗的丧事。 根据朝臣建议最终选定在茂陵西面的施家山,并于弘治十八年开工建设,同时定名为泰陵,仅历时四个月,地宫便建成了,于弘治十八年将孝宗葬于其中。正德元年三月二十二日,整个陵区的地面建筑也全部建成。值得一说的是在建设期间遭遇了金井出水风波,虽然有风水问题,但是为了尽快完工,最后也不了了之。泰陵建设历时仅十个月,这与其他皇帝历时长久的陵寝建设相比实在是太短了。 泰陵到清朝时,已是残坏状态,虽经过修缮,但是与其他帝陵相比稍显破旧。今天的明十三陵之泰陵已经成为了著名旅游景点,只希望我们后人在到泰陵时,能够记起这位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好皇帝。如果没有他,明朝历史恐怕就要改写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