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首再看,人生不过二三事。

 凌寒留香之腊梅 2016-11-30

几个全


不觉老将春共至,更悲携手几人全。

还丹寂寞羞明镜,手把屠苏让少年。

                                                                       ———【唐】顾况《岁月作》



人老。春至。岁迟暮。


回首再看,人生不过二三事。


生老病死是生命常情,自有内里的因循。只是年岁渐长的今日,人终会心生蹉跎之感。顾况愈甚,于是他说,这年元日,沧桑与新春共至,而人已老。旧人故友也多已辞世,只剩那孤伶几人彼此慰藉。


忆及此处,他内心更添几分凄然。虽有炼丹之术,却发现到底是春不能还。镜中容颜衰枯,他亦已不忍去见。彼时,即一杯屠苏酒在手,也不得不让少年先饮。

 

人一旦老去,连同所有往日年轻时岁里的纵横、茂盛、骄傲、驰骋都一并式微。甚至饮酒,也分了一个先后。

 

这首诗大约作于诗人顾况晚年归隐茅山之时。顾况,生活在大约公元730年至806年间,字逋翁,苏州海盐横山人(今浙江海宁境内),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曾任秘书郎、著作郎,职位不高,一生清风盈袖。


538.png


后来,顾况因作诗嘲讽时弊得罪权贵,被谗言陷害,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顾况隐居道教名山茅山(今江苏境内),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 ,自号悲翁。


道教在唐朝受到统治者崇奉,因此发展十分兴旺。炼丹一事便是中国道教所特有的宗教活动。包括顾况在内,当时的许多文人、官宦都对炼丹一事十分热衷。长生不老之妄念肆行于世。但还丹并无效用,生老是法则。彼时,顾况已然对此有深刻认知。一切企图颠覆自然法则的事终究都将徒劳。


 '手把屠苏让少年'这一句所言,涉及了一个古代元日饮屠苏酒的习俗。这首诗题为《岁日作》,岁日即元日。依照古代风俗,元日当全家齐聚,共饮屠苏。


屠苏酒,一说是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一说屠苏乃旧时某类草庵的名字, 所谓屠苏酒便是在这种草庵内醋制而成的酒。相传,屠苏酒是由汉末名医华佗创制而成,饮屠苏,可不病瘟疫。


201512311353488194.png


国人素来讲究长幼有序,因此,不同时间饮酒便有不同的次序规矩。平日饮酒,年轻人当礼让长辈,长者先饮。但元日不同,当少者先,长者后,即最年幼的当饮第一杯,最年长的当饮最后一杯。  


唐诗人裴夷直曾作诗《岁日先把屠苏酒戏唐仁烈》曰:”自知年几偏应少,先把屠苏不让春。倘更数年逢此曰,还应调恨羡他人。”自知年纪最为幼小,于是饮酒时便当仁不让饮下第一杯,只是他也知道,数年之后再至元日,他大约就要羡慕旁人的先饮之快了。


又有唐诗入方干作诗《元日》曰:”才酌屠苏定年齿,坐中惟笑鬓毛斑。'此二句说的意思是,饮屠苏酒时刚刚分过年龄大小,而今在座的人无不在笑言自己已然鬓发斑白。


再有北宋文豪—作诗《除日》曰:”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十二春秋新罢讲,五千道德适亲书。木经霜雪根无囊,船出风波载本虚。自怪多年客箕颍,每因吾党赋归欤。”首二句的意思即说苏敏七十余岁时, 每年都是最后饮酒的那一个。


另有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己丑改元开禱元日》中有'老子年龄君莫问,屠苏饮了更无兄'之句。这两句诗是说,不要问他的年龄多大,反正每年元日饮酒,他都是最后一个。也是表这了诗人叹老的凉落之心。 


元日饮屠苏,长幼亦有序。这在诸如顾况一类的年迈诗人心中,自有一种无法淡却的凄然和慨叹。 


只是这些,便是人生。



内容来源:书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