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周生病,恍然发现还有两节课、一次答疑、一次闭营需要用到嗓子。开始万分紧张地调整自己的状态:喝很多的水、戒口、早睡,在讲完两节课后的第三天下午,我拉开办公室的抽屉,里面静静地躺着我最喜欢吃的辣鱼块。究竟是斗争不过,我撕开了这包鱼,吃了下去。 这一刻我丧失了理智,但我竟然不后悔。 如果说那些有意义的事,我都能赋予这种冲动,想必会事事如意。 上周四,公司请了一位在互联网深耕数据分析、品牌运营10年+的专家,来给我们做了一场分享。为什么我说这堂课价值十万?据说这位专家讲课的出场费按人头算,一个人是1万,我细细数了下,今天参加的人足足有50个,算友情价,也该值十万了吧? 早早吃完午饭,放弃了午睡,在培训教室占了个绝佳的位置,打开word文档,准备把老师讲课的精华统统吸收。 对了,这里补充一个背景知识,该专家的下属恰好是我认识了16年的高中同学,所以,我对这位专家更加充满了期待。 为了证明我是一个爱思考的人类,听完课的当下,我敲出了这篇文章。 1.所谓的捷径,背后的原理是什么? 先讲点专业的,比如说我是做推广方面的工作的,当某个广告效果不佳时,老板第一反应是找谁?对,找我!“你的广告操作哪里出现了问题?”但是我们行内人都知道,一份广告效果的不佳,绝不可能只由推广决定:网站是否符合推广要求、客服回答问题的专业程度及其引导性等都会对广告效果有所影响。 如果你是推广的同事,你的最大反应肯定会是:臣妾办不到啊! 接着讲点通俗易懂的,比如说你想成为一个妈妈,请问正常情况下如何达成?先找到一个男朋友-结婚-生子,这是不是最短路径?不一定,还要看看你所处的状态,如果你是单身并且发展顺利的情况下,这是最短路径。如果你已经结婚,直接备孕生子即可。 当我们被要求按照最短路径做一件事时,我们能清晰地意识到不可能。但当我们需要学习一项新技能时,却总是妄想会有最短路径。 所以,当你企图通过学习某个捷径达成某项技能时,先问问自己处在什么阶段?再问问自己周边的资源、环境,自身的条件能否支持这个最短路径顺利地进行。 2.是什么决定了你的价格? 价格=价值+溢价,溢价由稀缺性和品牌决定。 从以上公式可以看出,价值是决定价格的必要但不唯一因素。如果某项产品具备一定的价值,同时又是稀缺性产品并且具备一定的品牌效应,价格即使在相对合理范围的最高值,还是会有人买单。 什么是合理范围,在我看来,有两个标准:一是看看市面上同类产品的大致定价;二是这类型产品的普遍接受度。前者是从市场的角度出发,后者是大众心理的角度出发。 那产品的稀缺性又应该怎么理解?其实就是所谓的蓝海,这个稀缺性依然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一是你所做产品的稀缺性,这款产品本身在市场上竞争对手就不多;二是产品维度的稀缺性,产品本身处在红海,但切入点相对蓝海。比如说像我的时间管理特训营,虽然时间管理的概念非常普遍,但是我的特训营课程设计的维度,暂时没有雷同产品。 品牌这块,因为我是个人公众号,还是从个人品牌的角度来阐述:就像当别人提起某个领域时,能想到你;或者是当别人看到你时,能浮现一个固化的标签,这就是品牌。 我对个人品牌还有一个非常执念的理解:就是打造这个标签的个人主体,你必须是事情本身淋漓尽致的践行者和受益者。比如说我自诩时间管理达人,在现实生活中,我也是传达的时间管理理念的真实践行者和受益人。 所以,要想有个好价格,除了价值,你还需要持续找到产品的稀缺性和打造个人的品牌。价值是产品本身的,产品在,价值在;稀缺性可以在试错当中寻找到切入点;个人品牌需要你不断地强化自己在他人心智当中的印象。因此,前两者其实是不具备可迁移性的,但是个人品牌的打造,能让他人对你产生持续性的信任感,具备强迁移性。 3.如果我今天讲的所有一切都是错的? 回到开头我所描述的场景:说实话我听过的课也不少,为什么我会那么重视这个专家的分享?因为有信任背书,先是老板在介绍他时笃定的目光,再是我认识了16年的同学的对他赞赏有加,让我对他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和信任感。 然而,再快要结束时,老师说了一句话:要是我今天所说的一切,都是错的呢? 现场安静到掉下一根针都能听得到声音! 他说:“先是你们老板给我贴了许多牛逼哄哄的标签,再是我霸气侧漏充满自信的开场白,然后我抛出你们的痛点并给出直接击中你们痛点的解决方案,你们已经对我100%的信任了。这个时候我在最后讲一些你们不懂的,即使讲错了,你们还是觉得都是对的!”
信息狂潮年代,谁都不缺知识本身,缺的是你听课的专注力、理解的透彻度、思考的多维度。但很多人却拿着对知识求贤若渴的旗子,从不愿意花些时间,停下来整理整理那些吸收不够充分的知识。我只想说,面对知识:别着急,慢慢来才是最快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