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职场新人需要掌握的几种顶尖思维能力

 帅汤007 2016-12-01

初入职场的人,未来职业发展的前景很大程度上在最初的几年内就已经决定了,因为第一份工作它会对我们思考问题与处理问题的方式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职场技能可以快速改变和学习,但是思维方式却很难改变,它会一直影响着我们。职场新人认识到了第一份工作的重要性后,就应该在初入职场时有意识的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下面,我将分别来对这几种能力进行阐述。

一、结构思考力

1、结论先行

先讲结论,把你要阐述的观点一开始就抛出来,这能节省所有人的时间。麦肯锡有一个著名的电梯理论:在进入电梯的30秒内向客户卖掉自己的方案。职场新人再向上级汇报工作的时候,往往抓不住重点,东扯一下,西扯一下,说一些毫不相干的废话。要知道,领导的时间是非常宝贵的,不在段时间内汇报清楚,下次你就没有汇报的机会了。

因此,第一句话就要把自己的核心观点传递出来:我们的方案是什么,以及,它为什么是最佳的选择。

记住按照总分总的原则,首先抛出核心观点,即“我们应该做什么”。这可能是几句话,但是这几句话凝聚了大量的思考,花费了你大量的时间去考证和分析。

当阐述完核心观点之后,接下来需要进行解释,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就好像我们写论文一样,首先是核心观点,接下来是支持核心论点的分论点,然后是二级分论点,依次向下。

2、MECE法则

MECE法则是麦肯锡资深咨询顾问芭芭拉.明托,在其著作《金字塔原理》这本书中提出来的。MECE是“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中文意思为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举个例子,你们单位准备举办一个小型活动,如果你的领导让你出去采购一些东西,她在30秒中内口述了你需要购买的东西。联想电脑1台,苹果电脑2台,三星电脑3台,华为手机3个,小米手机4个,ipone2个,笔记本50本,钢笔20支,便签10个。你如何在脑子里快速记住需要购买的东西。这时就要用到MECE法则。





在脑海中购置这样的思维结构图是不是感觉好记一点。人的大脑天生就会把相似的东西串在一起记忆、理解,这就是为什么英语背单词用词根有记忆这码事。我们不能违背人的天性,所以,在记忆的时候,我们要把相似的事物放在一起,不同的事物进行分组呈现。

归类分组要注意不要重复!

我经常会在工作总结中看到别人的总结如下:

成绩:业绩达成70%

不足:业绩只达成70%

这就是典型的分组有问题,70%的业绩到底是成绩还是不足?

一个论据只能在一个论点里!

总结一下MECE法则有几个核心要点:1、围绕主题罗列所有的论据;2、讲论据分组;3、给每组找到一个中心思想,这个中心思想是每组论据的共同特质;4、检查结果有没有重复,有没有遗漏。

二、共情的能力

共情是指站在对方的角度来体会其思想与情感,我们常常会开玩笑说,这个男生比女人还懂女人,其实就是说这个男生会站在女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她就会了解到女生的思想,情感。

在职场中,我们会接触到各式各样的人,有同事、领导、下属,业务往来的伙伴等。如果我们不训练自己的共情能力,我们的人际关系就会变得很糟糕,在人际关系糟糕的情况下要把工作处理好是不可能的。

那么,职场新人应该如何训练自己的共情能力呢?

1、在共同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忘记你的部门界限

一个公司中,如果销售部和市场部的关系不好,一般是因为没有训练各自部门的共情能力。销售部一般负责为公司挣钱,市场部门专门为公司花钱做营销。如果一个市场营销方案在段时间内没有能够很好的促进销售,销售部门就会指责市场部门乱花冤枉钱,如果市场部门为销售部门带来了客户,而销售部门不能成交,也会遭到市场部门的埋怨,结果两个部门关系越来越差,共同目标不能完成。

2、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

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会站在不同的维度来考虑它。职场新人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除了你自身做事的方式,习惯,你需要考虑到如果我是领导,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会怎么处理?这样你就会具有几种不同的思维方式。

三、批判性思维

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一个人所处的位置越高,越需要具有批判性思维,因为很可能你的一个决策就会决定了企业的生死存亡。作为职场新人,虽然不需要我们决策,但批判性思维的训练是很有必要的。

那么,什么是批判性思维呢?显然,它不是盲目的行动或反应。存在着一种思维:它让我们形成意见、做出判断、做出决定、形成结论。同时,还存在着另一种思维——批判性思维:它批判前一种思维,让前述思考过程接受理性评估。可以说,批判性思维是对思维展开的思维,我们进行批判性思维是为了考量我们自己或他人的思维是否符合逻辑、是否符合好的标准。

如何训练批判性思维

1、多维归因:选择最恰当的那个why

归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想只要中学学过历史的人,一定会被什么直接原因、导火索、直接原因、间接原因、根本原因等一序列名次搞得含混不清。作为一个追求实用的人,我想你一定会破口大骂:这是什么玩意!劳资不管这么多名次,你就告诉我,如何得到我“想要的那个原因”?

那到底什么是我想要的那个原因?

其实,所谓的归因,重要的不是去学习什么“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导火索”,而是一层层往下问为什么,然后在可操作性和本质性之间,取得平衡。

2、不要轻易给自己一个答案

大部分人无法产生洞察,因为它们的目标是为了更轻松的找到一个让自己满意的答案,以解决无知的难受,而不是为了寻找更本质的真相

认知心理学研究发现:大部分人之所以想要回答问题或者分析原因,并不是为了找到真相,而是为了得到一个让自己满意的答案。

有许多人认为反正我的这个分析已经基本解决了疑惑,大致逻辑也走得通,自然就不深究了。

而这与分析本质原因的一个关键非常冲突,那就是:不要轻易对自己的答案感到满意。

你可能会问既然不要轻易给出一个问题的答案,那么这一点如何检验呢?我怎么知道这个答案让我满意了?

其实一个最重要的办法就是:你幻想出一个你最鄙视,认为最不学无术,最平庸的人,看到同样的问题,会给出什么答案。一旦这个答案跟你现在想的一样,你就要警惕了。

今天的三种思维能力,对于职场新人的你来说,有没有一点帮助呢?请关注我下周将会带来职场新人如何快速度过职场生存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