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病例解析——胶样囊肿 (colloid cyst)

 xuxinj2005 2016-12-01


男性,25岁

主诉:头疼进行性加重2个月

入院行CT及MRI检查

临床诊断:颅内占位性病变



影像检查结果


CT:第三脑室前方见一圆形稍高密度影,右后方可见钙化,边缘清晰,双侧侧脑室扩张。


MRI:第三脑室前方靠近孟氏孔区见一类圆形异常信号,T1WI呈高信号,T2WI呈低信号,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双侧脑室扩张,中线结构居中。


讨论

     

胶样囊肿又称为线粒体囊肿、室间孔囊肿或脑上旁体囊肿,起源于神经上皮组织,是一种罕见的颅内病变,本病占颅内肿瘤的0.14%~2%。

     

RusseII和Rubincein报道占尸体证实颅内肿瘤中的2%。男性为女性的两倍。

胶样囊肿一般在第三脑室前部,个别长于侧脑室、脑外、鞍区、透明隔。一般认为是在形成第三脑室室管膜、脉络丛、脑上旁突体过程中,由原始神经上皮变异而成的。


病理

   

胶样囊肿呈球形或卵圆形,0.3~4.0cm大小,光滑、囊壁薄而完整,内容物呈黄色或灰白色的致密黏液胶冻样物,是囊壁室管膜柱状细胞分泌的黏稠液体;内含有浓稠的高蛋白成分,同时含有大量的其他成分,如陈旧出血、含铁血黄素、胆固醇结晶以及顺磁性物质钠、钙、镁、铁、铜、磷、铝等;也可为肉芽中心,部分可有钙化与出血。囊肿较大者可间歇性或持久性地阻塞室间孔,引起脑积水。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取决于囊肿大小及脑室阻塞的程度。

小的囊肿可终生无症状,仅在尸检中偶然发现。囊肿多位于第三脑室前上方,靠近室间孔后方,且多附着于该处室管膜或脉络丛上,因囊肿常引起室间孔阻塞,导致阻塞性脑积水及颅内压升高,故多以头痛、呕吐为主要症状。


CT表现


1、平扫囊肿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缘锐利,位于三脑室前部盂氏孔附近,

2、2/3病灶呈均质高密度(45-75 Hu)周围脑实质包绕,1/3为等密度影周围脑实质包绕,极少数囊肿中心呈低密度。

3、CT扫描呈高密度可能是由于囊肿壁屑状分泌物、含铁血黄素及CT上看不到的微小钙化。

4、增强后囊肿偶尔病灶有薄边缘强化,但典型的是无强化及无钙化。


MRI表现


1、第三脑室前部圆形或卵圆形肿物,T1WI呈高信号,T2WI也呈高信号;

2、部分胶样囊肿在T1WI上呈等信号,在T2WI呈低信号伴等信号囊壁;

3、囊肿内可见无信号钙化斑;

4、梗阻性脑积水,双侧侧脑室扩大,第三脑室缩小或显示不清;

5、增强后囊肿可见不同程度的强化。


鉴别诊断


1、中枢神经细胞瘤:来源于透明隔,与透明中隔以宽基底相连,CT平扫呈稍高密度肿块,可不均匀,形态不规则,增强后可显著强化,MRI上T2、T1等或高信号。


2、室管膜瘤:CT表现特点为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伴有肿瘤内囊变和钙化,增强呈不同程度强化。MRI表现与CT类似,信号不均匀,不同程度强化。


3、垂体微腺瘤:当胶样囊肿<10mm>


4、脊索瘤发生于鞍区斜坡处,密度不均匀,有明显颅底骨质破坏。


5、Willis环附近动脉瘤CT呈等或高密度,增强后与血管强化一致,MRI可见流空效应。


小编是靠点赞和分享吃饭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