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磅!中国2700年食盐专营史今日终结

 Athink 2016-12-03

重磅!

天下之赋,盐利居半。自古以来,食盐由国家专营。如果从东周时期管仲在齐国推行食盐官营算起,食盐专营制度在中国存在了2700多年。今天,这一历史终结了。今天国务院发布关于盐业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宣布改革食盐政府定价机制,放开零售价格、放开区域限制。

漫长的历史

食盐专营跨越了所有历史形态,从东周的努力社会,到秦朝建立起封建社会,绵延数千年、穿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终于在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终结。这真是一场漫长的旅行。跨越了几千年,食盐专营并不神秘。

食盐,是人类身体必须摄入的一种物质。钠离子是保持细胞内外渗透压及酸碱平衡的必须物质,不吃盐会没有力气。

国家控制盐,一方面是因为这是一种“战略物资”,防止不法商人和居心叵测者利用食盐囤积来造成盐荒,扰乱社会秩序,甚而颠覆政权。另一方面,食盐在古代是重要的税收来源,是国家的经济命脉之一。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形态的变化,专营终于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刻。

专营的弊端

为何要取消食盐专营?实在是因为当前的经济社会,已经很难容纳专营制度,专营带来的弊端逐渐凸显,有些制度在今天看来已经十分可笑。

例如,2014年的一件事。

2014年10月15日河南新郑市的黄先生夫妇的热干面馆用了从郑州带回的食盐,被新郑市盐业管理局检查人员认定为“跨区域用盐”,没收部分食盐并罚款200元。一件看起来很搞笑的执法被网络热炒,可是你不能不服,因为这是合法的。

显然,这样的法律制度已经很难与当前社会生活相适应。

其二,垄断导致的腐败。专营下的盐业难免成为腐败滋生的温床。盐政部门被认为是体制内的一大肥缺,由于权利巨大,涉及诸多利益,红包、回扣、变相收费等在业内屡禁不绝。

其三,利益分配不均。由于食盐管控政企合一,盐业公司在经营过程中掌控了大量的利润分成,这给整个食盐产业链造成了巨大伤害。

2010年10月,国内28家盐业生产企业曾联合上书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希望改变不合理的利润分成。据当时公开报道,盐业公司的利润大体是生产企业利润的10倍左右。算下来,盐业集团卖“公盐”比卖私盐的利润还高。

其四,制度不灵活,原有作用消失。根据国务院颁布的《食盐专营办法》,实行食盐专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对食盐的管理,保障食盐加碘工作的有效实施。但是专业人士分析,“强制全民补碘”时代已经造成了一定弊端,中国人大部分已经不缺碘了。

供给侧改革深入

食盐是日常生活之必须,却也涉及到一个巨大的产业链。由于需求量大且稳定,加之很多历史原因,中国对于食盐生产、销售、服务的改革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显然,食盐领域也需要一次供给侧改革,食盐虽然不会有过剩的危机,但是合理运用这一产业,保持市场活力的必要性已经迫在眉睫。

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明确提出,“释放市场活力。取消食盐产销区域限制,改革食盐定价机制和工业盐管理,鼓励企业自主经营、产销一体,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不断做优做强,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动力。”

我们期待食盐领域的改革早日带给市场活力。

市场焦虑:盐价会涨吗?

食盐改革方案明确写明:放开食盐出厂、批发和零售价格,由企业根据生产经营成本、食盐品质、市场供求状况等因素自主确定。

看到这里,人们的第一反应是食盐要涨价了?笔者以为,国家既然让食盐完全的市场化,放开区域限制,就是允许竞争,那么既然如此,产品和服务带来的不同,必然也导致价格的差异,涨价将会是必然,涨多少就要看政府具体的调控措施了。

同时改革方案明确,鼓励社会资本进入食盐生产领域,这将给整个食盐工业领域带来新鲜血液。同时鼓励企业自主经营、产销一体,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不断做优做强,也将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动力。

改革必然触及利益,但是既然选择改革就要敢于割爱。食盐改革是涉及民生利益之举,希望改革者不要偏离方向,将民生利益放在首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