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座城那些事和远去的记忆

 雨滴啪啪响 2016-12-03


  ◆  

【那座城市】那座城那些事和远去的记忆

文  神来之峰

  我的童年与那座历史名城有着割不断的瓜葛。时光倒推,乘上回忆的列车,那座城、那些事总要清晰地涌上心头。


  我的家乡,沿江南岸的一个不起眼的乡村。在七十年代中期,物质匮乏。可我家乡的孩子,却能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因为我们有着别处孩子们享受不到的乐趣。


  江边的码头和停靠的船只以及“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远旷,让我们见识了世界之大。至于江面上那些装满货物顺江而下的帆船也不知会开往哪里。


  每当涨水的夏季,那些放空的船只在江水里悠闲地荡漾。孩子们犹如打游击的队员在船跳板上来回地穿梭,上蹿下跳。而那摇摇晃晃的喜悦享受不尽。善于游泳的,则跳进大江自由自在地游水。一些水性好的农家孩子,竟能长时间地躺在水面上仰泳。还有的,一个猛子扎进水里,等游出老远,才探出他摆动的小脑袋,不久,连那小脑袋也在远处变成一个忽明忽暗的点点。




  孩子们尽兴的玩过之后,陆续回家。这时,落日的余晖总要长长地拖在江面,江景格外美丽。江面上的一切,很快便在暗淡的天色中起伏,而此时,你会注意到江对岸城市的灯火,仿佛另一个世界的光明越向晚越辉煌。


  夏日闷热,长堤北坡,水漫草皮。这是捕鱼捉虾的好夜晚,沿江岸边,人影盲动,那些大人孩子都在水里忙碌着。远方的城市,灯火阑珊,隐隐地诉说着对乡村的爱。多么美好的夜晚啊!多情的江南,也一定会有人对城市充满着向往。隔江而望的城乡,各自安居,但挡不住调皮的小伙伴,偶尔向着江北夜晚的城市吼上羡慕: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对于江对面的老城,我比他们了解得更多。我的妈妈就出生在那座城,快到十岁才随父母迁走。母亲有时说,那饥荒的岁月,要是我的外公外婆,能咬牙经受住挨饿,她也会是正儿八经的城里人。话语里没有半点的遗憾,有的只是没有成为现实的自豪。由此可见,当时的城乡差别中,城市对人们的吸引力。


  那时候,我的父亲正生活、工作在那座城。如果不出差,基本上每个周末,父亲都会渡江步行而回。我呢,多数情况下,会自觉地去长堤边迎接他。小的时候,主要是惦记父亲皮包里,可有什么好吃的东西。他偶尔会买些水果或柿饼之类。那些酸酸甜甜,也许就是我对那座城市的最初感受。稍大以后,父亲皮包里,总会有那座城市里,买回的彩画图书和他自己看的一些名著。慢慢的,他皮包里的精神食粮占有了我的内心。我会捧着厚书,直看到天黑,然后贴着煤油灯接着看。如果那晚来不及看完,我会在第二天天一亮接着看,甚至一整天的看,直到看完才罢休!那累累的感觉,比吃饭睡觉要香甜多了。


  对于孩子,最切实的感受,当然是经历。那些年,父亲常带我去那座城住些日子。于是,我得以见识人们公用的自来水,带有手动开关的电灯,和父亲宿舍窗外的草丛,以及这里的蟋蟀们,曲折而动听的鸣叫。当然,也见识了城市里秋季的花脚蚊子,它比乡下草灰色的蚊子毒得多,叮咬之后,很是红肿难受。




  父亲单位里长长的宿舍区,中间是过道,两边是一间连一间的房间,过道里人们常常高声交谈或争论,山南海北的口音,既有趣又亲切。那些房间的门大多是敞开的,我会很自由的出入,并好奇地东看西瞧。那些房间,陈列简单,除了床和一些生活用品外,多数会有带几个抽屉的长桌。个别人的桌子上,总有书夹夹着一排厚书。当时我翻到过红旗杂志,还见过《诗刊》,那上面的诗,是我最早遇到的诗的样式。我当时并不知诗为何物,但我奇怪它那样的文字排列,喜欢它文字两边的留白,和那样的行距间隔,因而有特别的印象。我还发现那些厚书的封面,以白底红字的书名为多。拿来一读,竟然清一色的是毛泽东选集,我翻过的有第二卷,好像还见过第五卷,里面全是密密麻麻的黑色字体。没有任何的插画,我不感兴趣,就照原样放回。在我父亲的抽屉里,我喜欢玩那些红色、蓝色和绛紫色的壹角、贰角、伍分、伍角的菜票与标着几两的饭票。也欣赏好多个带有夹针的毛主席像章,觉得别致新鲜。好像还有一个毛主席的石膏像,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也非常的逼真。不过后来的几年,这些都在淡忘中慢慢消失了,真后悔没有留下该纪念的物品。


  有一年的国庆节,我挤上一辆装满大人的江淮汽车,跟在举着各色小三角旗子的他们身后,从张灯结彩的单位大门口开出,经过两侧有很多路灯和叶枝交错的梧桐的街道,高高兴兴地环城欢庆了一回。我对那座城市最深刻的印象,很自然地停留在那个年代的热闹和特殊的色彩中。


  后来如火如荼的改革开放和日新月异,已将我心中的那座城,赶进了历史的胡同。然而有关八十年代前的那座城已与我的童年欢乐水乳交融,并注定要在我的记忆里日久弥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