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疑的病灶 诊断EGC的第一步为在白光内镜下发现可疑病灶,重要的是注意黏膜颜色和形态的细微改变。可疑病灶的线索包括黏膜变色(红斑或苍白)、黏膜表面形态改变(凸出、隆起或凹陷)、黏膜皱襞的逐渐变细或中断、自发性出血、黏膜局灶性模糊不清(背景血管/黏膜结构的突然改变)、或者黏膜光泽的丧失。在有溃疡形成的病例,可疑病灶为溃疡周围黏膜的细微改变。 准备充分和适当的技术为发现EGC的重要部分。准备粘液溶解剂和去泡剂,吸净液体,使用水泵洗去附着的粘液或气泡有利于更仔细的观察黏膜表面。适当的注气和标准化检查技术对于避免漏诊可以病灶也是必不可少的。 随后对可疑病灶进行图像强化观察,如靛胭脂染色和/或使用ME-NBI,可以突出显示黏膜特征,有利于鉴别癌性病灶与背景黏膜。发现可疑病灶和背景黏膜之间有明确的分界线,和/或可疑病灶的颜色和表面结构不规则,均可增加其癌变可能。参见图8–12。 图8 非癌性病灶。(a).白光内镜下见胃窦部轻微发红、凹陷病灶(箭头),病灶的颜色和形态未见明显的不规则;(b).ME-NBI观察病灶的边缘部分,未见分界线,根据诊断标准,该病灶诊断为非癌性。 图9 非癌性病灶:(a) 白光内镜见下部胃体一处轻度发红的凹陷性病灶(箭头),由于红色分布不规则,病灶边缘亦欠规则,癌变不能排除;(b) ME-NBI可见病灶与背景黏膜之间清晰的分界线(箭头),在分界线内,可见规则的MV和MS结构,因此不能诊断癌变。 图10 一例癌变病灶:(a) 白光内镜下见胃角前壁轻度凹陷变色病灶(箭头);(b) 靛胭脂染色后可清晰显示该病灶,其边缘(箭头)不规则,考虑癌变;(c) ME-NBI下可见分界线(箭头),分界线内同时可见不规则的MV和MS结构,考虑癌变;(d) 内镜切除后病理诊断分化良好-差的腺癌,局限于黏膜内。 图11 一例癌变病灶:(a) 白光内镜显示胃窦部轻度发红伴糜烂病灶(箭头);(b). 靛胭脂染色后该病灶(箭头)癌变的特征并不明显;(c) ME-NBI下可见清晰的分界线(箭头),在分解线内,MV结构缺失,出现白色不透明物质(WOS),不过MS结构是规则的。因此考虑癌变;(d)内镜切除后病理诊断分化好的腺癌,局限于黏膜内。 图12 一例癌变病灶:(a) 白光内镜下见胃窦部一处局灶性苍白的黏膜病灶(箭头);(b) 靛胭脂染色后未见明显癌变特征性改变(箭头);(c) ME-NBI下可见明显的分界线(箭头),MS结构缺失,MV结构不规则,考虑癌变;在图像的右侧,同样可见轻度不规则的MV,不过未在分界线内,因此该处不足以诊断。(d)内镜切除的病理诊断分化中等-良好的腺癌,局限于黏膜内 (未完待续)
|
|
来自: duyongzhe1977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