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富察明义本《红楼梦》之“红粉佳人未破瓜”

 快乐老年435 2016-12-06

文/吴雪松

清代富察明义《题红楼梦》,涉及了旧时真本情节,公认的后三首为未传世的80回后内容,但第十七首,却引发这很大争议。诗词内容是:

第十七首:

锦衣公子茁兰芽,红粉佳人未破瓜。

少小不妨同室榻,梦魂多个帐儿纱。

影印资料截图:(红字红线为笔者圈注原文没有)

富察明义本《红楼梦》之“红粉佳人未破瓜”

在比较权威的吴世昌看来,这首诗是写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两小无猜,同塌而眠旧事,但诗歌排在第十七首位置,解释得比较牵强,认为是抄到这个位置,补入了曾经写过的,所以顺序有些混乱。吴先生说道:这一首所咏是第三回黛玉初进荣国府的情形。当时宝玉黛玉都还小,贾母把黛玉安置在碧纱橱里,宝玉要求“就在碧纱橱外的床上”,贾母答允了。可见诗中的“帐儿纱”即是碧纱。但这首诗何以排得这样后,不可理解。可能这一组诗誊清时次序搞乱了,初钞时不见此诗,钞到第十六首以后才发现,才补钞上去。

当代学人祝秉权先生等,基本附和了这样认识,并另解释为,富察明义读过多遍《红楼梦》,“读时有诗感,即援笔写之”,其实这样更不合理,其他诗都抄成了,随笔写了第三回事,难道还能把写诗的书撕开个缝隙记在其中呢?至于“红粉佳人”他认为这是富察明义的发挥,并引证甲戌本批语有称林黛玉“美人”、“极痴女子”附会。

周汝昌则认为,这个位置是八十回后故事,不是我们看到的文本内容,不是写林黛玉,而是写薛宝钗,他认为“红粉佳人未破瓜”,是贾宝玉跟薛宝钗的夫妻关系是名存实亡,所以“同室榻”是他们夫妻生活,并以“帐儿纱”隔开,大有楚河汉界意味,以至于薛宝钗最终还是处女,从而“未破瓜”。并对“红粉佳人”做出解释:“红粉佳人”一词,不是写幼女少女所用,而只能指“闺中少妇”,这种看法也有不少认同者,刘心武大胆发挥,把“兰芽”当成性生活,又把“茁”字理解为“拙”字,这样“锦衣公子茁兰芽” 在他的公论里就是贾宝玉性方面是无能或者超级拙劣,以至于薛宝钗始终还是处女。他在《揭秘〈红楼梦〉》说道:“‘锦衣公子’当然是说贾宝玉,‘拙兰芽’是指他不善性行为;‘红粉佳人’我觉得说的是宝钗……‘未破瓜’的意思就是还是处女。”。。。。。“锦衣公子宝玉和红粉佳人宝钗虽然结婚了,却并没有过正常的夫妻生活。”

在吴本《石头记》(《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中,第九十七回 “鸳鸯女谮语泄天机绛珠仙泪尽抛全生”黛玉自缢之前写道:

【文本】且说黛玉趁着明月高照在园中急走,只见到处都是尸骨堆积,全是自己的人,心里虽悲愤交加,只是因长年哭啼,眼中已经泪尽,哭不出一滴泪来,知道大势已去,加上药劲攻发,浑身辛苦,又怕被贼人侮辱,污了清白,不如一死倒也干净。不觉来至柳叶渚边,只见槐柳成阵,月泻树林,四周树影纷纷,花影丛丛。正是:

红粉佳人林黛玉,才比道韫貌绝伦。

呜咽沐月出绣闺,匆踏落花嗟怨深。

可怜离人遥双看,今夜相思孤月轮。

山河恨重情何极,举国缟素泣万门。

天运舛乱馆苑灭,满目凄惨鬼声吟。

只恨世人呲目凶,妙龄奈何泉路寻。

哀声何处诉知心,生未挽手死独人。

心知君心重缘份,亡家今夕愧思君。

诚叹世乱非汝罪,请速消念回转身。

污浊天地谁清洁,权錢世界虎狼蹲。

孤身决守生死念,却是众心又何忍。

无奈卿意实难挽,唯见树影落满身。

下图是何丽丽吴祖本第97回过录文字部分截图:

富察明义本《红楼梦》之“红粉佳人未破瓜”

富察明义本《红楼梦》之“红粉佳人未破瓜”

看了这些是不是有些出人意料?

原来这个本子内容,从红学的夹缝中,“红粉佳人”杀出一条血路!

吴世昌说本诗是写林黛玉,“同室榻”是林黛玉贾宝玉两小无猜旧事,这两个认识的正确的,但这首诗歌是站在八十回后来整体评判林黛玉的,而不是写小说第三回事情,“红粉佳人”不光与“锦衣公子”对应,而是以文本形式,出现在第九十七回!

周汝昌认为是八十回后故事也是懵对了,“红粉佳人”修饰对象也有道理,但他把这首诗认为是薛宝钗的,这和的他其他研究基本一样,张冠李戴指鹿为马,跟胡适一起,正好完善了胡诌红学。刘心武除了意淫的“秦学”,整个体系基本是翻炒周汝昌剩饭。 但他解释“茁兰芽”还是一亮:

吴祖本情节中,林黛玉与贾宝玉已成婚约,成婚当日风云突变,“锦衣卫查抄荣宁府”(程高本中“锦衣卫查抄宁国府”显然不合理)从此内忧外患突然爆发,宝玉黛玉未能圆房就被冲散,贾宝玉当日就离开了贾府,直到一年以后回来,发现手帕方知眼前白骨是自己妻子林黛玉,两人已经阴阳相隔,林黛玉返魂让宝玉得以一见,他们“好歹也团圆了”。

“茁兰芽”就是指贾宝玉肾功能很旺盛,对应表达红粉佳人林黛玉却“未破瓜”的遗憾。富察明义对小说第三回“同室榻”、第十九回宝玉没有在“情切切”“意绵绵”时占有黛玉,最后落得成婚之日风云突变没有圆房,只能在梦里与阴阳相隔的林妹妹偎依,表达极大的遗憾与感慨。

第十七首,不但不是错了顺序,而且是与第十八首不可分割联系在一起的,两首咏叹,表达了黛玉小说中完整一生的内容! 这些也不能全怪吴世昌与祝秉权等学者的误判了,毕竟是一种对未知内容的探索。

“红粉佳人”不但不是富察明义发挥才华去对应“锦衣公子” 小说也在最后结束时的中秋诗收关时写道“锦衣玉食尝无味,红粉王孙恋嗔言”,至于“锦衣公子”,在第108回也有了明确的交代:

【文本】宝玉对众人感叹说道:“想我自幼生于金门玉府,赖天赐祖恩,着雀裘锦衣,食饫甘美馔,深蒙祖母父母疼爱,不惯人间是非曲折,厌高低尊卑束缚世人,自以为自古多少帝王将相,将那功名富贵看的过重了,曲解了孔孟之道,想那闺阁裙钗、平民子弟亦有聪明灵秀、娇姿倩容,一并使其泯灭,何其错谬叹惜,上天有好生之德,万法平等,不可错会了圣人教导,然我虽有一颗真挚赤子之心,然过于顽劣,桀骜难驯,未肯听从父母兄姊之尊尊训戒,又误受纨绔公子之靡靡邪诱,岂知一味看重优雅谈吐妍美容貌,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以致荒废了一生事业,半点功名亦未得取,不堪为社稷国家出力,如今国破家亡,我岂不后悔,于今只有叹息罢了。”(《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第一百零八回 “情不情僧遭逢穷途幻中幻境展演情榜”)

通过这“红粉佳人”,我们不但了解了富察明义基本看过《红楼梦》八十回故事属实,更看到红学家们隔皮猜瓜的种种荒谬或者独到,同时,必须指出,吴祖本的价值,应该引起读者、学者高度重视 。

1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