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无事,和几个好友追忆往事,不知不觉说到了“宝塔糖”,相信大多数80后的孩子都知道, 其实“宝塔糖”是一种杀虫药,主要用于治疗儿童蛔虫和蛲虫感染,它可以说是我们那个时代的象征。 记得小时候,几乎每家每户的孩子都吃过“宝塔糖”,还有不少小朋友吃了“宝塔糖”以后会随着大便排出一条条蛔虫。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卫生意识的提高,寄生虫感染机会逐渐减少,“宝塔糖”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那么,现在的孩子还需不需要吃“打虫药”呢?怎么才能知道宝宝的肚子里有没有寄生虫呢?常见的寄生虫有哪些、怎么感染的、都有哪些危害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寄生虫这个话题。 常见的寄生虫有哪些 一、蛔虫 相信大家对蛔虫都不是特别陌生,它是人体肠道内最大的寄生线虫,是儿童最常见的寄生虫,多见于卫生条件较差的农村地区。 蛔虫主要是通过食入带虫卵的食物(不干净的水果、蔬菜等)而感染,儿童感染蛔虫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食欲不振或阵发性腹痛、营养不良、失眠、磨牙等症状。 若不及时治疗,体内蛔虫扭集成团可形成蛔虫性肠梗阻,钻入胆道形成胆道蛔虫病,进入阑尾造成阑尾蛔虫病和肠穿等,甚至有蛔虫进入大脑。以上这些情况除了可引起剧烈疼痛外,还可能因为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 二、蛲虫 蛲虫也是人类(尤其是儿童)肠内常见的寄生虫,呈线状,所以有地方也称之为线虫,常寄生于大肠内。 在我老家,蛲虫又被称为“屁股虫”,是因为它们常常在肛门处繁殖,在肛门处繁殖后,虫卵可散落在衣裤、被褥、玩具、土地、食物上,经口或经空气吸入等方式使其他人感染。 “光屁股玩到大”常常被用来指两个人感情深厚。但是,在农村,我们小的时候总是穿着开裆裤坐在地上玩耍,如果一个小朋友感染了蛲虫,很快,光屁股一起玩的其他小朋友也会感染蛲虫。 被蛲虫感染的孩子,最早最常见的症状时肛周瘙痒,由于奇痒,小朋友会用力搔抓,抓破后容易造成肛门周围皮肤脱落、充血、皮疹、湿疹。甚而诱发化脓性感染。如果不及时治疗,蛲虫会越来越多,它们的代谢产物可导致患儿精神兴奋,失眠不安、小儿夜惊、咬指甚至出现异嗜症状(嗜食土块、煤渣)等。蛲虫感染严重者也可侵入阑尾发生阑尾炎,甚至发生腹膜炎。 三、猪肉绦虫 绦虫是一种巨大的肠道寄生虫,虽然没有上述两种寄生虫常见,但是危害巨大。人们常常是吃了未经适当烹煮的带绦虫猪肉、牛肉或鱼肉后感染。 感染绦虫后,起初可能会表现出食欲亢进,逐渐出现食欲不振、消瘦、无力、头昏、腹痛等症状。 猪肉绦虫的囊尾蚴,可以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发育,引起囊虫病,其危害性远较绦虫成虫大,症状及严重度因囊虫数目和寄生部位而异。皮下组织和肌肉组织为好发部位,表现为皮下结节。囊虫寄生在脑内引起脑囊虫病,对患儿危害最大,可引起患儿颅压增高、头痛、呕吐和癫痫样发作,严重的可引起死亡。 四、其他 其他寄生虫如血吸虫、钩虫、丝虫等感染不是很常见,在此不一一说明。 感染了寄生虫怎么办? 虽然上面说到感染了寄生虫可能会出现严重并发症,但是毕竟都是少许病例。感染了寄生虫后,及时规范化治疗,很快就会痊愈。比如,小时候我们吃的“宝塔糖”就是很好的杀虫药! 打虫药要不要预防性使用? 有句话说的好,“防范于未然”,既然寄生虫感染可能会出现严重并发症,那么可不可以常规预防性使用打虫药呢? 我的观点是不需要。 在我们小时候,由于经济条件差,父母忙于农活,疏于对我们卫生各方面管理,我们总是三五一群的到处野,很多孩子都不知不觉中感染了寄生虫。因此,大多数小朋友都服用了打虫药。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的经济条件好,卫生条件也好,小朋友都有专人照看,即便在幼儿园也有生活老师的悉心照料,感染寄生虫的机会大大减少。 而打虫药主要是先杀死寄生虫,继而排出体外。是药三分毒,打虫药在杀死寄生虫的同时,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也会产生负面影响,药物进入体内需经肝脏分解代谢或经肾脏排泄,小朋友肝、肾等器官发育尚不完善,不当服用可能会出现头晕、头痛、呕吐甚至伤害肝、肾脏等。
什么情况要怀疑宝宝肚子里有虫? 那么,作为家长,到底什么时候要怀疑宝宝肚子里有虫呢?
PS:不少人说,宝宝(或者成人)磨牙是因为肚子里有寄生虫,可是,真的是这样吗?为此,我特意咨询了很多专家,得出的结论是,感染蛔虫的小朋友可能会出现夜间磨牙,但是大多数夜间磨牙并不是因为感染蛔虫,而是精神紧张引起。 即便怀疑宝宝可能存在寄生虫感染,也不建议爸爸妈妈自行买药治疗。建议带宝宝到医院化验大便,明确具体寄生虫的类型后对症、规律用药。 怎么减少寄生虫感染宝宝的机会?
嘿,以上就是新一期的【王妮医生专栏】,本专栏每周二更新,有兴趣的朋友定期来春雨看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