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大千《观世音造像》-人物道释画观音像图轴赏析

 百了无恨 2016-12-08
《观世音造像》,1940年,张大千,纸本设色,立轴,纵145厘米,横69厘米,北京保利2017春拍1725万成交
张大千《观世音造像》_人物道释画观音像图轴赏析
观音于大千人物画中,是贯穿其整个创作历程的题材,其中又最喜表现水月观音,多为绘赠好友,或乞福之用。《观世音造像》为张大千传世的佛像艺术精品,弥足珍贵,也是研究张大千人物画发展脉络的最佳依据。题识:一心顶礼。弘发誓言;一切迷方,会归觉路。弟子张大千岁庚辰二月十九日己巳,敬造观世音菩萨一区,所愿勤除烦障,早契菩提;普麟女士供养,大千居士张爰。题签:观世音造像。庚辰二月,张大千题。
张大千的这副双题《观世音造像》创作于1940年2月19日,正是新年刚过未及元宵之时。自“七·七卢沟桥事变”张大千被日军软禁,10个月后设计经上海、香港辗转回到四川,直至1941年,他都仅来往于成都和重庆,因此这件《观世音造像》精品是作者居四川时为信善友人“普麟女士”所作。张大千在《如何画人物》中提到:“画人物先要了解一些相人术,不论中西大概都习惯以相法来判别人的贤愚与善恶。”此幅中,观音大士栖岩闲坐,耳垂穿有耳环,发型考究,头戴发箍。发箍正面为一躯阿弥陀佛像,宝相庄严。侧面为祥云,发髻后插有金钗,极具雍容华贵之气。身后一轮圆月为背,慈眉善目,容止若思,展卷一观,祥和之气顿时盎然于画外。
《观世音造像》全图中用笔最整饬,设色最艳丽的部位都在头饰上,这与其它部位用笔简逸、水墨而成形成鲜明对照。观音右侧岩上置一净瓶,内插柳枝。背后岩石植丛竹数竿。观音脚下水面平静,勾写出水纹,以示南海。观音的衣纹带有唐寅、华新罗之风范,柔美飘逸,此特点符合他赴敦煌之前的画法。画中的线条妩媚中见出力度、粗犷中见出圆润、潇洒中见出雍容,岩石及竹影敷色清雅秀逸,更衬托出观音造像的冰清脱尘之姿。
中国画以人物为最难,山水花鸟次之,因人物最见造型功力,传神最难,而人物画最传神之处乃是人物的眼神。苏轼在《传神记》中谈到顾恺之的“传神写照”时说:“传神之难在目。顾虎头云:传形写影,都在阿堵中。”这里的“阿堵”是“这个”、“这里”的意思。在顾恺之看来“这个”就是人物的眼睛。他画人物,数年不点睛,一旦点睛,就要点得好,所以他说: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张大千在谈到人物绘画技法时曾提到:“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画时,先描出眼眶,再勾出瞳人的轮廓,用淡墨渲染二三次,再用浓墨重勾一遍,传神的关键在瞳人的位置。”由此观《观世音造像》,可见出张大千的深厚功力。画幅中的观音眼睑低垂,双眼微微睁开,视线的角度缓缓往下,似乎正在慈祥的关注着世间苍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