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潘敦:菜单的写法

 静雅轩345 2016-12-08


泰特美术馆七楼的Tate Modern Restaurant,可以俯瞰圣保罗大教堂

 

“伦敦万般皆好,无奈餐食乏味。”泰特美术馆顶层餐厅的午餐出人意料的不如人意,配不上馆藏的那些艺术品,下了楼我在美术馆的商店里选几张明信片寄回上海台北问候好友,卡片末尾免不了发一点牢骚,仿佛少了这句便不像真的到过伦敦。那是去年的夏天,微雨碧树,斜阳浓荫,帝国都下最易消磨的是时光,最难消受的是食物。


英国人于食物向来冷漠,果腹以外鲜有它求,与食物相关的文字似乎也无人关注,出过莎士比亚狄更斯王尔德伍尔芙的国度里偏偏菜单写得拘谨死板,猪血肠、黑布丁、兔肉冻、各式炸鱼配薯条,进餐厅落座食欲已然忐忑,念完菜单肠胃简直消沉,大脑全然收不到点菜的指令。也许英语本就不是重视美食的语言,伦敦法国餐厅里的英文菜单念起来也比法语原文生冷,欠些火候,不够多汁,唤不醒饕客的食指。


法国人关于食物的语汇远比英国人丰富,那是他们的乐趣,更是他们的本性。一头牛剖解成三十几份,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特别的名字,最让法国人迷恋的那一片不在脊背,也不在腰侧,反是腹部横膈膜上的细肉,法语叫“Bavette”,比里脊滑,比西冷嫩,比肉眼瘦。“Bave”在法语中有唾液的意思,“Bavette”或可解释为催人分泌唾液的东西,懂法语的食客看到菜单上有这道多半会想试试。法英词典里我查过“Bavette”的英译,没有相应的专称,只译作“Flank steak”,妙趣无存,英国人不解此中风情,放上了菜单恐怕也无人问津。


写一份漂亮的菜单真难,比写美食评论还难,要干净,还要诱人,用词须中性,不可自褒自奖,更不能卖弄风骚,要的是曳地长裙下款步盈盈的婀娜,含而不露的性感。法国人深谙此道,菜单上从不注明“获奖”,也极少提起“招牌”,食材、香料、烹调方式之外最多提一下产地,“焗勃艮第蜗牛”,“里昂色拉”,“普罗旺斯香草小羊排”,懂行的食家一目了然,初到的游客好奇之下更难免想一探究竟,反正法兰西是美食的国度,各处冠以地名的菜式一定不会太差。地道的法国小馆里那些最传统的菜式大都有“à la maison”的缀语,代表本店特制。法语里“maison”是家,店内特制的餐食多少带些主厨的家庭风味,那是味觉上的记忆,记忆里的味觉,好像儿时傍晚开饭时的那声轻唤,怀旧的食客大都过不了这关。


此类温情的技巧在中文菜单里也能看到,最神似的那道是“外婆红烧肉”,上海本帮馆子的菜单上常见,说来也奇怪,红烧肉这道家常菜似乎只有搭配外婆才能汁浓色亮,勾人馋虫,菜单上我从没见过“祖母红烧肉”或“奶奶红烧肉”的写法,或许这也算生女儿才有的好处,不可与外人道。


温情由意会而传之于口舌,那是通感的一种,语文修辞里最高明的手法。我念中学的时候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语文老师讲授的重点,“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老师说这就叫通感,我觉得扭捏,一知半解,过了好多年自己开始写作才渐渐领会其中的好处。中餐菜单上最漂亮的菜名往往借通感诱人,广州名菜“金华玉树鸡”形色入眼,四川菜里的“樟茶鸭”异香扑鼻,杭州菜更有一道“炸响铃”,那是听觉和味觉的共鸣。近来贪图省事的中餐厅越来越多,菜名上不下功夫,菜式一一拍照放上菜单了事,看图点菜说穿了是让视觉全权负责了味觉的判断,菜一上桌,失望每每多过期望。那也难怪,譬如相亲,哪曾见过本尊美过相片的?


中餐菜单另有一种弊病是菜名过于花哨,冗长的菜名配上冗长的注释,点菜几乎成了阅读理解般的考试。北京有一间做烤鸭和海参出名的馆子,最近在上海开了分店,菜单印得比拍卖公司的图录还厚,每道菜都选一句诗词标名,招牌烤鸭用的是“生挺凌云节,飘摇仍自持”,鸭子能不能自持我不知道,反正我看了这菜名早已不能自持,再往下看,“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注释为“侉炖比目鱼”,这样诗意的比目鱼,我实在不敢下口。还想接着往下念?餐厅的服务生早站在一边催促你点菜了!


本文即将刊于《文汇报·笔会》

………………………………………………

2016年,笔会创刊70周年。

衷心感谢您这些日子以来的关注,

也期待未来的岁月里,

我们依然能照见彼此……

 

回复“201611”,您可收到上个月的好文章推送:

王宏图:英语是白玫瑰,法语是红玫瑰

陈尚君:《我知杨镰

  :《〈潘金莲〉里的男演员

陈大康:《原本应是李纨的,都属了王熙凤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