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龙岗村 八座古祠堂

 丰少少爷 2016-12-09

一个龙岗村 八座古祠堂

村民正在古祠堂中进行文娱活动

白云区钟落潭镇龙岗村分布着一个古祠堂建筑群,蔚为壮观。如今,古祠堂群活化利用,变身学堂、武馆,焕发新活力。

头顶镬耳,身砌青砖、支石柱,脚铺麻石,再以木雕、石雕、灰塑各色装饰点缀……在风水塘前, 曾氏宗祠、曾氏大宗祠、曾惠公祠、应阳曾公祠四座古老祠堂坐西朝东,一字排开。

这个建有古祠堂建筑群的村落,正是白云区钟落潭镇龙岗村。

位于流溪河畔的龙岗村,最多时村里有14座祠堂,目前还保留有8座,这一片古祠堂群有600多年历史。目前,龙岗村古祠堂群正在升级改造中,计划重新装饰8间小课室,将作曾子促进会、画室、习武堂等用途,这个古老村落正依托丰富的祠堂文化,为美丽乡村建设添彩。

曾子后裔聚居地

据龙岗村族谱记载,龙岗村曾姓人,为孔子的学生曾子(曾参)的后裔。而龙岗村曾氏始祖为南宋东侯曾晞尝,公元1217年左右,曾晞尝大败金兵,宁宗皇帝以其抗金有功,敕封东侯,镇守东粤。

龙岗村古祠堂群的主建筑为曾氏大宗祠,是专门为了纪念曾子第五十九代孙曾元养而建的,两侧还建有3座曾氏族人祠堂。曾氏大宗祠是一座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明代古式建筑,它既有岭南建筑风格又保留北方建筑的特点。它坐西朝东,三间四进加后楼,占地面积七百多平方米,硬山顶,镬耳封火山墙,宗祠之中的木雕、砖雕都非常精美,石柱、门石、墙角石多为明代的红砂岩柱,刻有狮子、草龙、龙身纹饰等图案。宗祠门口种有木棉,每到木棉盛开时期,古老宗祠与木棉花映衬,景色宜人,2002年7月被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定为首届白云十景之一——“古祠春晖”,是目前广州市现存较好的明代风格建筑。

祠堂建筑群历史悠久

走进曾氏大宗祠,只见宗祠瓦脊是由双龙灰塑构成,巨门朱漆虽然剥落却仍旧威严。宗祠内共五进深,每一进深风格均不同,特别是第二进,当庭耸立花岗岩牌坊三座,当中一座牌坊额题刻“奉议大夫”四字,顶上石镌“恩荣”二字,牌坊后面题“唯一流芳”。第三进则为中堂,当地村民称中堂是新中国成立前父老族长集中议事、开宴或拜祭祖先的地方,极为庄严。

龙岗村的古祠堂群已有600多年历史,在抗日战争时期,这些古祠堂也未遭到毁灭性破坏。村民非叔笑着说,当时日本军看到每亩农田里用来打水灌溉的四头井,以为是高射炮,均绕路而行,不敢轰炸。龙岗村民说,最多时村里曾有14座祠堂,而经过新屋化改造后,目前村里还留有8座。曾氏祠堂大多经历了学校、粮仓、榨油厂、服装厂、碾米厂等用途,尽管如此,这些老建筑至今依旧保留其大体风貌。

老祠堂重焕活力

今年暑期,曾氏古祠堂群落内,响起暌违了近30年的朗朗读书声,还有青少年习武的身影。原来,祠堂里举办了首期“少林国学夏令营”,青少年在祠堂内学习甲骨文、曾子名言典故和武术。

今年,龙岗村入选了广州市第四批美丽乡村名单。龙岗村负责人说,为了打造历史文化美丽乡村,今后,古祠堂群落将作为一个学习与宗亲交流的活动场所,届时他们还将组织村里老人家,在祠堂前的广场上统一耍太极。

(广报记者肖桂来 通讯员云宣、陈淑娴、石建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