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神经内科疑难病例讨论系列|07期(下):低不了头的小姑娘

 明月晴天1964 2016-12-09



上期回顾:
患者女性,14岁,因“行走易摔倒12年,低头受限4年”入院。患者自2岁左右学会走路,易摔倒,跑步较同龄儿童略慢,起跳动作欠佳,后逐渐发展至不能起跳,7年前和9年前因逐渐加重的跟腱挛缩,于外院分别行跟腱松解术,术后症状缓解,今年开始发现仍有跟腱挛缩。4年前逐渐出现低头不能,持续无好转……

具体病史、查体及相关检查请查看上期链接:2016神经内科疑难病例讨论系列|07期(上):低不了头的小姑娘


问:考虑诊断及需要补充的检查?
答案揭晓:
↓↓↓
辅助检查:
1.   肌肉核磁共振:
  肌肉核磁提示:以大腿后群肌中股二头肌长头、大收肌、半膜肌,和小腿腓肠肌内侧头、比目鱼肌为主的脂肪浸润明显。

2.   肌肉活检:
  肌肉活检提示:肌纤维直径范围在15至100微米,可见散在变性、坏死肌纤维。部分肌纤维细胞核数目增加,可见中心核现象。肌纤维间结缔组织和血管未见显著异常。肌纤维中细胞色素C氧化酶(CCO)、NADH酶、琥珀酸脱氢酶(SDH)可见局灶性减低。单胺氧化酶(AMP)染色酶活性未见显著异常。腺苷三磷酸环化酶(ATPase)染色中,II型肌纤维显著优势群化。酸性磷酸酶活性在萎缩肌纤维中轻度升高。肌纤维糖原成分和脂肪成分大致正常。
HE 100×
ATP 10.2 40×
3.   基因检测:
二代测序结果:

Sanger验证:
上为患者,中为患者父亲,下为患者母亲

诊断
Emery-Dreifuss肌营养不良2型
病例总结

  该病通常在儿童早期发病,但其发病年龄有较大差异,早期可发生在新生儿,表现为低肌张力,也可迟至30岁发病。早期出现肢体关节挛缩,缓慢进展的肢体肌肉萎缩与无力,心肌与心脏传导改变明显。本例患者出现以脊柱强直,踝关节、肘关节挛缩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有较为典型的疾病中早期的肌肉MRI表现。肌肉活检组织及组织化学染色未见特异性表现。最终通过基因检测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以脊柱强直、关节挛缩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1.先天性肌营养不良中的强直脊柱肌营养不良(RSMD1)、Ullrich型先天性肌营养不良症(UCMD)和先天性肌营养不良1A型(MDC1A),临床表现为新生儿肌张力低下或生后6个月内发病,运动发育迟滞多见。MDClA患者头颅MRJ可见白质病变,部分患者可出现智能发育迟缓或癫痫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症。

2.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A多见10~30岁发病,肩带和盆带肌受累明显,可见跟腱挛缩;部分患者躯干中轴肌(椎旁肌、颈部伸肌)无力引起继发性强直脊柱,但一般出现较晚;且LGMD2A一般不累及心脏。

3.Bethlem病是Ⅵ型胶原蛋白病的表型之一,由于Ⅵ型胶原蛋白的3条链缺陷所致的一种肌病。临床特点为婴儿期低张力、先天性斜颈或足畸形,青少年期手指、腕、肘和踝关节的挛缩。部分患者出现远端关节过度松弛。智力正常,CK正常或轻度升高。

4.晚发型Pompe病,7~40岁起病,多表现为肢带肌无力、萎缩,可出现中轴肌无力,并可见伴强直脊柱的报道,但该病一般不累及心脏。

5.强直性脊柱炎(AS)一种慢性关节炎,与免疫失调及遗传相关。伴随有脊柱关节的疼痛和强直症状,主要影响腰椎、胸椎以及骶髂关节, HLA-B27多为阳性。活动期可有血沉增快和C反应蛋白升高。非甾体消炎药和免疫抑制剂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控制病程进展。

6.肢带型肌营养不良lB,同为LMNA相关肌病,表现为对称性的四肢近端无力,可有腓肠肌假肥大,心脏受累;相比于EDMD2而言,LGMDlB发病较晚,关节挛缩和强直脊柱出现晚且轻。


获奖者


小编
请这两位朋友在下方“留言”留下联系方式和邮寄地址。
没有被选中的也不要气馁,以后还有机会,加油!
咱们下期再见啦~

本期作者:吴迪、袁宝玉、郭怡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