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丽明医师说,牙齿是食物进入人体所经的第一道关卡,对食物的消化、语言的发出,以及面容等生理活动有直接关系。她指出,牙齿健康与否常标示身体阴阳气血的虚实盛衰。“百物养生,莫先口齿”,古代养生家认为养生须从牙齿保健开始,牙齿坚固、洁白,就不容易罹患疾病。 牙齿与脏腑的关系 在养生保健中医诊所行医的林丽明医师说,牙齿与肾、胃、大肠、脾、肝等脏腑关系密切。脏腑气血调和是口腔健康的关键。 她强调,在牙齿的保健上,应重视养肾。中医认为牙齿与肾脏关系密切。“肾主骨,齿为骨之余”,指肾脏能支持骨骼生长和骨髓的生成。牙齿与骨同出一源,牙齿是由肾中精气所充养。牙齿的生长和脱落与肾中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 林医师解释,人体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均与肾中精气的盛衰存在着极其密切的内在联系,所以中医认为养肾精是护齿所必需的。如果肾精不足,骨髓空虚,骨骼失养,小儿就会发育迟缓,骨软无力,出现五迟,五软。五迟包括齿迟,即生牙过晚。成人可因骨质疏松痿软,而见腰膝酸软甚至足痿不能行走,以及牙齿松动、早期脱落等。老年人由于骨骼的退行性改变,牙齿也随之出现损坏和脱落。 她补充说:“肾阳虚就会出现牙齿过敏,遇冷热酸甜食物时酸痛、四肢发冷,食欲不振,尿频等现象。” 牙龈是足阳明胃经循行的部位,胃热炽盛则内热可循经上扰,从而导致牙周病变。牙龈就会出现红肿热痛、出血、溢脓、口臭、牙齿松动、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苔厚。若病情得不到控制,热灼津伤,病久及肾,可导致肾阴亏虚,热势更增,肾衰齿豁,恶性循环,引起牙齿动摇甚至移位。 她进一步解释,肝藏血,肝血不足就会出现牙龈淡白,经常出血,牙根外露,并伴有口唇及指甲淡白,头晕眼花,记忆力下降,四肢麻木,皮肤干燥等现象。 林医师分析,脾气虚弱,运化无力,摄入的食物难以转化成精微物质供养牙齿,则表现为牙龈萎缩,牙齿松动,咀嚼无力等。 中医如何治疗牙齿疾病? 林丽明医师说,除了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当发生牙齿疾患,要及时就医。除了看牙医,也可寻求或结合中医治疗。 她指出,中医治疗牙齿疾病如牙周炎、龋齿、牙痛等,都会通过辨证论治,采用中药(内服和外用)、针灸、拔罐等综合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骨碎补、泽泻、丹皮等以滋阴补肾;石膏、生地、知母等以清胃热;白术、茯苓、人参、木香、炙甘草等以补脾益气;当归、熟地、川芎、黄芪、白芍等以补肝血。中药如薄荷、香薷、豆蔻、细辛、川芎、白芷等也可帮忙祛除口臭。 牙齿运动—叩齿 林医师透露,“叩齿”和“咽唾液”是古代养生家的牙齿保健方法。 叩齿是中医的口腔保健方法。常叩牙齿,能强肾固精,平衡阴阳,疏通气血,畅通经络,从而增强身机的健康。叩齿可促进牙周组织的血液循环,兴奋牙神经和牙髓细胞,增强牙周组织的抗病能力和再生能力,使牙齿变得坚硬稳固,整齐洁白。 叩齿的方法:精神放松,口唇微闭,心神合一,上下臼牙相互叩击36下,上下门牙相互叩击36下,轻重交替,节奏有致。每日早晚一次。用力不可过大,防止咬舌。要注意的是如果牙齿松动、咬合错乱,叩齿往往会造成牙周组织创伤,这类人群就不宜作叩齿保健。 她补充说,叩齿结束后,用舌在腔内搅动,先上后下,先内后外,搅动数次,可按摩齿龈,加速牙龈部的营养血供,然后聚集唾液,分次吞咽。 林医师解释,唾液能维持口腔的清洁,帮助浸湿、软化食物以利吞咽,其中含有淀粉酶,对食物有消化作用。唾液中含有免疫球蛋白、氨基酸、各种酶和维生素等。这些物质能参与身体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增强免疫机能。养生家把唾液称之为“金津玉液”,同精血一样,是生命的物质基础。 牙齿保健的饮食调理
其他牙齿保健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