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舌诊与脉诊归纳 收录:老军醫李广仁 中医认为正常舌苔乃由胃气所现,通过胃蒸脾湿上潮而形成。诊察舌苔,一定要排除一些假象,才能获得正确的诊断。首先要了解正常舌苔可以有的变异。正常舌苔应该是舌苔薄白而润,舌质淡红。据统计,正常人仅77~78%表现为正常舌苔,还有一部分正常人可出现一些异常的舌苔,尤其是吸烟的人,舌苔常较厚,并有灰、黄、黑不同苔色;经常失眠的人,舌尖常有红刺增生;喜食辛辣食物的人,舌质可较正常为红。 一般是由于局部的丝状乳头萎缩所致。中医辩证一般都认为属于阴虚、血虚;且认为舌前半剥脱为胃阴不足,舌根部剥脱,示肝肾阴伤,但临床也非截然如此。此外舌中有一条舌苔光剥,俗称鸡心舌,示阴虚较甚。如全舌剥脱,则称光剥舌,示胃肾阴涸,病非轻浅...... 《灵枢?热病》说:“舌本烂,热不已者死。”这种由于热邪传聚于内,津液被伤而致“舌焦”;盛热不已,营血被腐,以致舌本糜烂,都是临床常有的见症。《金匮?腹满寒疝宿食病篇》说:“病者腹满,......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 ......这些都说明了舌诊在临床的重要。舌诊内容归纳歌诀:(舌脉歌诀特别重要,必须死背) 舌质 舌质淡白主虚寒,阳气虚弱气血连。 红主热与里实热,又见阴虚而内热。 绛为内热深重舌,外感邪热入营血, 或由内伤久重病,导致阴虚火旺得, 紫色应分寒与热,舌上紫班是瘀血, 淡紫 紫而湿润,阴寒内盛或。。。。。。 绛紫色深津液干,邪热炽盛损阴液。 舌苔 白苔主表赤主寒,薄白在表外邪传, 舌淡苔白里寒证,白 堆积疫痛连, 判断正气的盛衰,分辨病位深浅来, 区别病邪的性质,推断病势进退。。。 黄苔主里又主热,外感苔黄里传热, 胖嫩苔黄而滑润,阳虚水湿不化别。 灰色之苔主里证,见于里热寒湿证, 灰苔干燥热伤津,湿润寒湿痰饮停。 黑色之苔主里证,既主热极又寒盛, 燥裂芒秋(热)极津枯,润滑阳虚寒盛成。 另外,于60年7月出版的,由北京中医学院编写的《中医舌诊》还可以。 随后又出版了《濒湖脉学白话解》全书共88页,目录包括“四言诀”与“七言诀”两部分。可自行购买参考。 在七言诀中采纳脉象共27种,与古代相比少了疾脉。每种脉象除了解说而外,包括[体状诗],[相类诗]与主病诗,如: 一,浮 [体状诗] 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相类诗] 浮如木在水中浮,浮大中空乃是芤。拍拍而浮是洪脉,来时虽盛去悠悠。浮脉轻平似捻葱,虚来迟大豁然空。浮而柔细方为濡,散似杨花无定踪。 [主病诗] 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 提供陈修园归纳后的: 浮脉 浮为表脉病为阳,轻手扪来指下彰。 芤似着葱知血脱,革如搏鼓视阴亡。 从浮辨散形缭乱,定散非浮气败伤。 除却沉中牢伏象,请君法外更参祥。 沉脉 沉为里脉病为阴,浅按如无按要深。 伏则幽潜推骨认,牢为劲直著筋寻。 须知诸伏新邪闭,要悟诸牢内实存。 除却浮中芤革散,许多活法巧从心。 迟脉 迟为在脏亦为寒,一息未及四至弹。 结以偶停无足数,代因不返既更端。 相传代主元阳绝,还是结成郁气干。 除却数中促紧动,诸形互见细心观。 数脉 数为腑脉热居多,一息脉来五六科。 紧似转索寒莆闭,动如摇豆气违和。 数而时止名为促,促里阳偏却是魔。 除却迟中兼结代,傍形则出细婆婆。 虚脉 虚来三候按如棉,元气难支岂偶然。 弱在沉中阴已竭,濡居浮分气之衍。 痨成脉隐微难见,病剧精干涩遂传。 冷气珠丝成细象,短为形缩郁堪磷。 实脉 实来有力象悠悠,邪正全凭指下求, 流利滑呈阴素足,昭遥长见病当谬, 洪如涌浪细邪传热,弦似张弓木作仇。 毫发分途须默领,非人浑不说原由。 本人根据教材归纳的:临床常见十六脉(有的教材有缓脉,有的教材有濡脉,所以共为十七脉) [临床常见十六脉歌诀]
浮脉 脏腑生理功能歌括(授徒时原创) 二, 小儿指纹色泽主病歌 三, 小儿指纹浮,沉主病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