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疫论》

 苏迷 2016-12-11
作者 吴有性 年代明  □解读 华润龄
  《温疫论》是吴门医派温病学的代表性著作,作者吴有性,明代吴中名医。
  吴有性(1582-1652年),字又可,明末清初姑苏洞庭东山人。他是当时洞庭东山吴氏大族的族长。现存东山镇鹅潭庙《净志庵碑》碑文中记有“明崇祯十七年吴县二十六都一图里长翁村席淳族长吴有性吴云路等”的文字。其墓葬在东山翠峰坞关帝庙附近。
  苏州是吴门医派的发祥地,温病学派是吴门医派的标志性学派。
  吴门医派是一个地域性医学流派。明清两朝,农业、手工业的发达,商品经济的发展,使苏州社会进入了极盛时期。吴文化鼎盛一时,儒学大行,苏州的中医也极负盛名。人们将这里的中医称作“吴医”。吴门医派具有“名医多,御医多,医学古籍多”的鲜明特点。明清两朝则是吴门医派的兴盛辉煌时期。
  有史料记载,汉代以来,兵燹灾异,流年不利,各地不断有疫病流行。“大兵之后,必有凶年;大荒之后,必有大疫。”这与社会发展,人口集聚,环境卫生状况不良有关。疫病流行,死伤无数。因此,对疫病的研究自然成为医家的关注焦点。
  东汉南阳太守张仲景,被誉为“医中之圣”。他“痛感建安纪年以来,疫病流行,家中大族原有人口二百多人,然而未满十年,却死去了三分之二,其中死于伤寒病的就有七十人。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著《伤寒论》一书。自《伤寒论》问世以来,历代医家无不奉为圭臬,作为活疗疫病的准绳。
  吴中地区,湖河渚泊,地处卑湿,水利丰沛,四季气候分明,较之北方多温、多湿。这或许是吴中温疫(又称瘟疫)病发生的外在条件,也是孕育温病学说诞生于吴中的必然因素。
  明代崇祯辛巳年间(1641年),一场温疫席卷山东、浙江、河南、河北、苏南等地。疫情迅猛,“一巷百余家,无一家幸免;一家数十口,无一口仅存。”情势惨重,民生凋敝,求神问卜,无济于事。疫病流行,益愈猖獗之际,“救命神医”吴有性飘然问世。
  吴有性活跃在医疗临床一线。他目睹疫病流行的凄惨景象,深感责任重大,摒弃科举,绝意仕途、专注于医学研究,活人济世。他怀着极大的热情,置个人安危于度外,深入疫区登门串户,调查疫情,观察病状,记录病情。他在《温疫论》自序中述及:
  “夫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
  “仲景虽有《伤寒论》……盖为外感伤寒而设,故其传法与温疫自是迥别。”
  “是以业医者,所记所诵,连篇累牍,俱系伤寒,及其临证,悉见温疫……不知屠龙之艺虽成而无所施,未免指鹿为马矣。”
  “况温疫与伤寒,感受有霄圵之别,今鹿马攸分,益见伤寒世所绝少。”
  “守古法不合今病,以今病简古书,原无明论,是以投剂不效,医者彷徨无措,病者日近危笃……”
  当时医家的医学认识,根本上“尊古崇经”,抱守“伤寒”,不敢直面温病,而《伤寒论》方法又不能有效控制疫病的局面。疫病之下,医家们也逐渐观察认识到了这一场温疫与伤寒的乖异。明时昆山人医家王履(王安道)首先提出过“温病不能混称伤寒”的看法,指出当时医家对温病存在的模糊认识:温病与伤寒是两类不相同的疫病。
  吴有性从实战出发,推究病情,悟道病因,深察病机与传变,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患,与伤寒迥异。乃“静心穷理”将“平日所用历验方法”,及时撰就《温疫论》一书,布道天下。至此,吴有性才从传统束缚中突围了出来,开辟出治疗温疫病的新天地,洞开了温病学说的先河。
  王履是温病学说的先驱者,吴有性是温病学说的奠基人。“吴有性是我国中医学史上求实精神与革新思想的典范,是卓越贡献的温病学家。”
  《温疫论》二卷,成书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全书分列八十六个论题。内容包括:温疫病的病因、初起症状、传变诸症、兼症变症及其治法。还有关于妇人时疫、小儿时疫的分析论述,以及病后调理等方法,内容详备,堪为典范之作。
  《温疫论》撰成不到二年,即有刊本行世,嗣后各种版本络绎不绝。目前公认的版本以康熙己丑刘方舟校刻,积秀堂藏版为优。乾隆年间,洪天锡曾予补注,名《补注温疫论》,又有郑重光的《温疫论补注》,孔毓礼的《医门普度温疫论》等刻本。康熙年间已有日本出版的《温疫论》。
  温病学说是中医学史上与仲景伤寒学说并列的外感发热病治疗学,是吴门医派的标志性学说,推动了中医学的发展。“前无治疫专书,自有性书出,始有发明。”(《清史稿》)以后,吴门医派关于温病学的研究著作精彩纷呈,掀起了研究温病学的高潮。吴中地区成为当时温病学说的研究中心。迨至康乾年间,叶天士的《温热论》、薛生白的《湿热论》相继问世,宣告了温病学说理论体系的确立,标志吴门医派的温病学派日臻成熟,从此,温病学说广为流传,播扬大江南北,甚至享誉域外,造福人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