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面相,知五行?这是封建迷信吧? 告诉你,在中医诊断学的四诊法“望闻问切”里,望诊的核心一环就是望气色,这个方法以人的面部颜色和光泽变化为主要观察对象。临床上面色分为青、赤、黄、白、黑五色,其变化以面部表现最明显,因此望面色又称“五色诊”。 气·色·相·面 图文:小九 面部的色泽是脏腑气血的外部表现。五脏六腑气血通过经脉上荣于面,而表现为各种色泽变化。根据五行学说和脏象理论,五色配五脏,即青为肝色,赤为心色,黄为脾色,白为肺色,黑为肾色。五色变化能反映精血盈亏,光泽的变化能了解神气的盛衰。 望面色要注意“色”和“泽”两个方面。一般来讲,不论什么颜色,如鲜明、荣润的、表示病变轻浅,气色未衰;如晦暗、枯槁的,表示病情深重,精气大伤。 中国人正常面色为红黄隐隐,明润含蓄,是有神气(光明润泽)、有胃气(隐约微黄、含蓄不露)的表现。 看面色首先分常色和病色 常色是人在正常生理状态时面部的色泽表现,是精神气血充盈、脏腑功能正常的标志之一。 常色因时间、气候、环境等变化,又有主色、客色的区别。主色是终生不变的面色,由遗传或环境而致面色偏白偏黑、或红或黄等。客色是随四时、昼夜、气候、情绪、动静、饮酒变化而有相应变化的面色,如白天气行于阳,面色光辉而外映,夜晚气行于阴,面色明润而内含,晴天面色红润,阴雨天面色偏暗等。主色和客色都属常色,与病色的区别在于无其他异常病症,临床须予鉴别。 病色是指人体在疾病状态时的面部色泽异常变化。病色的出现,不论何色,或晦暗枯槁,或鲜明暴露,或虽明润含蓄,但不应时应位(与出现时间和部位分布不一致),或某色独见,都是病色。 如何划分五色主病? 为肝色,主寒证、痛证、瘀血和惊风,以肝病为主。寒主收引,经脉拘急,血行不畅,面色青黑;疼痛甚则面青而呈阵发性,由经脉瘀滞不通,血无以上荣于面所致;瘀血是血脉不通,凝滞于局部的病变,也可呈现面色青紫,而且舌质可有青紫瘀斑征象;小儿惊风,由肝阳偏亢,风火内动,血不养筋所致,因气血无以上润于面而面色发青,并伴发热、抽搐等症。 为心色,主热证,以心病为主。心主血,血得热则行,热盛则血脉充盈,血色上荣于面,所以面呈红赤色。如外感实热或脏腑实热内盛,则面部通红,舌红,脉数,伴发热烦渴等症;如肾阴虚亏,水不济火,心火上炎,则两颧潮红、面色娇嫩,伴盗汗、心烦、手足心热等症。至久病重病患者面色苍白,却时而泛红如妆,嫩红带白,游移不定,多由虚阳上越所致,是真寒假热的危重征象。 为脾色,主湿证和虚证,以脾病为主。脾主运化,脾不健运则水湿内停,气血不充,所以面色发黄。淡黄而无光泽,称为萎黄,常见于脾胃虚弱、气血两亏。面黄虚浮,称为黄胖,多由脾虚虫病失血所致。面目和全身皮肤色黄,为黄疸病主症,由湿邪引起。黄色鲜明如橘子色,属阳黄,为湿热熏蒸之故;黄色晦暗如烟熏状,属阴黄,由寒湿郁阻所致。小儿面黄肿,或青黄,或乍黄乍白,伴食欲不振、腹大青筋等,为疳积,由脾胃不调、积滞内聚所致。 为肺色,主虚证、寒证,为气血亏损征象,以肺病为主。阳气虚衰,气血运行不畅;或耗气失血,气血不充;或寒凝血滞,脉收引,都可导致面色白。面色晄白虚浮,或苍白,多为阳虚;如突然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细欲绝,为阳气暴脱。面色淡白或晄白,为脾肺气虚;如面白无华,舌质淡白、脉细弱无力,为血虚。里寒证,腹部剧痛,身体战栗时,面色也呈苍白色;如肺胃虚寒,则面色淡白,舌胖淡。 为肾色,主肾虚、寒证、痛证、水饮、瘀血,以肾病为主。由于肾阳虚亏,水饮不化,阴寒内盛,血不温养,经脉拘急,气血不畅,所以面色黧黑。颧与颜黑为肾病,面黑而干焦,属肾精久耗、虚火伤阴;面黑而暗淡,为肾阳不振、阴寒内盛所致。眼眶周围发黑,可见于肾虚、水饮,也可见妇女寒湿带下证。如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舌质青紫,为瘀血证。五色主病在临床应用时,应结合面部各分部和望色十法,并与脉、症等资料综合分析,才能获得较确的判断。 望面色变化可了解内在病变。望色也可察神,神旺则色旺,神衰则色衰,神藏则色藏,神露则色露。 大家总问小九琼玉膏适合什么人吃? 简而言之,琼玉膏功效补虚为主,那么你是否“虚要”琼玉膏?自然光下看看气色也就可以判断一二了。 愿你气如琼,色如玉,肤如膏.... 戳原文,气如琼,色如玉,肤如膏,琼玉膏.... |
|
来自: Yuanweilin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