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艺术家毛毳油画

 百了无恨 2016-12-13

  毛毳

  1958年生于河南郑州。1983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1986年入河南书画院任专职画家,2006年任中华女子学院教授;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河南省油画学会理事。2011年赴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访学,同年,作品参加“Mario Alvar-ez宗教主题摄影与毛毳意大利绘画创作双人联展”与在意大利西西里科米索画廊举办的“十二画家联合展”;2014年在“Associazione Culturale L’Atelier”举办个展;2015年在博洛尼亚市画廊举办个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等中外艺术机构和个人收藏。

  克劳迪亚·鲍夏兰 | 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教授

  毛毳有言:“活着即创作。”而我认为是绘画赋予了她生存的意义,使她有了主观的艺术认知。这种认知力量存在于使她很好地协调、掌控好艺术技巧,并促使她本能地去寻找、去发现的细节中,即对色和光的内在韵律的捕捉。1994年,她从正式的社交活动走向非正式的社交活动,这种在艺术风格上的转折点源自她在绘画中克服的种种沮丧,以及在同一次次痛苦较量后的重生。


  ▲2013-06-09 50cm×70cm 2013年

  很多年前我便认识了毛毳,同她进行了许多次交谈,并在去中国的时候参观了她在郑州的工作室,甚至还把她的一些自己甚是喜欢的画作收入囊中。她亦在我博洛尼亚的家中为她的朋友、同事及旧识开了私人画展。


  ▲2002-05-15 80cm×100cm 2002年

  除了我们多年以来的私人谈话外,她在由中国艺术杂志《当代油画》刊登的采访中还提到:抽象艺术已经彻底地改变了习语、绘画形式、形状和内容,以及艺术本身。她说,接触抽象艺术使她在绘画形式上逐渐地偏离具象,在形象塑造上也逐渐远离对逼真的追求,最终转向追求更抽象的艺术形式。这种发现使她实现了主观上的自我突破,以至于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为止,这种动力促使她寻找能够表达她对绘画的挚爱的新的方向,这种挚爱与生活本身无关。


  ▲2013-04-03 50cm×70cm 2013年

  艺术之于毛毳是具有辩证性的。我的理解是,她认为艺术处在生活的真谛和无法说谎的现实的辩证的关系中,艺术在产生的那一刻已成事实。她曾经告诉我,她开始把对新习语、自己的生活中随不同时刻变化的经历的追寻,作为一种描写、表达、描绘欲望的方式。这些神秘莫测、时断时续的经历最终使她放弃艺术上的具象主义,也使她具有了敏锐的洞察力、即兴创作的强烈意识及抓住机遇的意志,无论是通过呈现一个物体、大量混杂在一起的颜色,通过偶然事件,还是通过其他艺术家给她带来的灵感。毛毳说,她觉得非常有必要忘记所有风格上的教条,但同时又不知道从哪里或者怎样才能找到她的艺术维度。她想要摆脱自我表现的限制,摆脱自己的早期风格的影射,甚至要做到忘记自己原先的绘画技巧,重头再来。然而,这些之所以得以实现,正是得益于她对绘画技巧的精通,得益于她对现代艺术的熟知和透彻的理解,得益于能使她随心所欲地运用任何支持的见解,得益于那些唾手可得的素材。对毛毳而言,抽象绘画创作是将一个人从所有所谓的“常规”中解放出来的过程。


  ▲2013-06-02 40cm×50cm 2013年

  艺术和绘画之于毛毳是获得知识的源泉。有人或许会说,追求艺术真理的过程即战胜、摆脱痛苦和萎靡的过程。而这条别样的艺术之路源自她不懈的个人追求、对需要做出改变的认识、大胆的塑造与再塑造,以及认知艺术的方式。也正是艺 术和绘画激励着她,给她力量去探寻一种集通俗表现、颜色运用、素材选择和媒介选用于一体的艺术技巧。


  ▲2013-04-04 80cm×110cm 2013年

  看毛毳的画作,我感觉到她正在变得更加强大。在这种艺术面前,在艺术地表现探索者与观赏者的关系的过程中,语言不再是一位向导,显得苍白无力。通过她的画作中来回变换的色调,我们可以看到她的一瞥,甚至是她感知到的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具有普遍特征的东西。对她来说,那些在传统的现实主义油画中被清晰地描绘的光与影如今已不再那么有吸引力了。她不再在明亮中投影,而是受颜色的物质性启发,以一种无形或无架构的形式在作品中描绘“形象”甚至是“无形形象”。有时候,我们可以从她创作的这些形象中看到身体的某个部分,或者自然风景的影子。


  ▲2013-06-10 50cm×70cm 2013年

  比如说,她最近一幅作品的背景浮现出的就是一个涂鸦式的大象。她以多种技巧运用的颜色基于对紧密度和结构密度的追求。在博洛尼亚的一家建筑材料店,她就发现了此类的例子,她说那是一种她尝试过的相当粘稠的焦油,她曾用纯黑的焦油和血红色或粉红色的丙烯酸树脂颜料,在一张大帆布上创造了一个象征性的平台来暗示并表达她对当代全球无法控制的暴力和混乱的恐惧。画面的其他部分是一些可辨识的修饰性元素:一张贴在帆布上的海报,一块布料、橡胶或是硬纸板,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被多种颜色和材料覆盖的家畜的头。它们就像是被解构的生命的灵魂。她的其他作品也有着一种能使人想起彩超中锥形的子宫的总效果:由于疼痛,母体像是成了碎片,但是通过细腻的笔触效果和颜色的运用,这幅画也展现出了母亲抵抗身体撕裂的强大力量。


  ▲2013-04-11 30cm×40cm 2013年

  我见过她大大小小的画作,还有一些是在博洛尼亚期间创作的并在艾米利亚—罗马涅区城市画廊里展出的小画作。无论它们是大是小,都证明了毛毳的无私和责任,她以一种掺喜掺痛的情感,用深色和材料表现当代社会的混乱和人们的迷失,能够在一张白色的帆布上表达一个艺术家的主观性。有时候她也运用画有标志和语言的媒介,这种媒介可能是一个轻印着“巴黎”或者“上海”字样的展览海报,因为巴黎和上海这两个地方对于她及她的艺术有着重大的意义。

  毛毳本身是一个艺术家,而她正在变成另一个艺术家。在未来,她和她的作品将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2015-08-01 70cm×50cm 2015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