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见中医病证——蛇串疮

 紫荆88 2016-12-14


 常见中医病证——蛇串疮
  蛇串疮是一种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多呈带状分布,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相当于西医的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在无或低免疫力的人群,如婴幼儿中引起原发感染,即为水痘。
  病毒感染后以潜伏形式长期存在于脊神经或颅神经的神经节细胞中,被某些因素激活后,病毒从一个或数个神经节沿相应的周围神经到达皮肤,引起复发感染,即带状疱疹。
  大多数人在儿童时期会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但只有一部分出现水痘的临床表现,还有很多人感染后无症状或症状很轻微而被忽视)

  【诊断要点】
  1.好发于春秋季节,以成年患者居多,老年人病情尤重。
  2.发病前患部皮肤常有感觉过敏,皮肤灼热刺痛,伴全身不适、疲乏无力、轻度发热等前驱症状,疼痛有的伴随皮疹同时出现,有的疼痛发生1~3天后或更长时间才出现皮疹。轻者无皮损,仅有刺痛感,或稍潮红,重者有出血点、血疱或坏死。发于头面部者,尤以发于眼部和耳部者病情较重,疼痛剧烈,伴有附近臖核肿痛,甚至影响视力和听觉。
  3.皮损好发于腰肋部、胸部或头面部,多发于身体一侧,常单侧性沿皮神经分布出现水疱或红色斑丘疱疹,累累如串珠,排列成带状,继而出现粟米至黄豆大小簇集成群的水疱,聚集一处或数处,一般不超过正中线。疱群之间间隔正常皮肤,疱液初澄清,数日后疱液混浊化脓,或部分破裂。
  4.皮肤刺痛轻重不等,儿童疼痛轻微,年老体弱者疼痛剧烈,常扩大到皮损范围之外,部分中老年患者皮损消退后可遗留顽固性神经痛,常持续数月,甚至更长时间。多数患者愈后很少复发,极少数病人可多次发病。

  【类证鉴别】
  要与热疮鉴别,热疮多发生于皮肤黏膜交界处,皮疹为针头大小到绿豆大小的水疱,常为一群,1周左右痊愈,但易复发

  【辨证论治】
  本病治疗以清热利湿、行气止痛为主要治法。初期以清热利湿为主;后期以活血通络止痛为主;体虚者,以扶正祛邪与通络止痛并用。
  (一)内治
  1.肝经郁热证
  主症:皮损鲜红,灼热刺痛;疱壁紧张,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大便干燥或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数。
  病机概要:由于情志内伤,肝气郁结,久而化火,肝经火毒蕴积,可夹风邪上窜头面而发;或夹湿邪下注,发于阴部及下肢;火毒炽盛者多发于躯干。
  治法:清泄肝火,解毒止痛。
  代表方剂:龙胆泻肝汤加减。
  常用药物: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车前子、泽泻、木通、当归、生地、甘草、紫草、板蓝根、延胡索等。

  2.脾虚湿蕴证
  主症:皮损色淡,疼痛不显,疱壁松弛,口不渴,食少腹胀,大便时溏,舌淡或正常,苔白或白腻,脉沉缓或滑。
  病机概要:脾虚不运,湿重热轻,则皮损色淡,疱壁绵软,疼痛不显;口不渴,食少腹,大便时溏;舌淡或正常,苔白或白腻,脉沉缓或滑均为脾虚湿盛之象。
  治法:健脾利湿,解毒止痛。
  代表方剂:除湿胃苓汤加减。
  常用药物:苍术、厚朴、陈皮、猪苓、泽泻、滑石、防风、栀子、木通、肉桂、甘草等。

  3.气滞血瘀证
  主症:皮疹减轻或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放射到附近部位,痛不可忍,坐卧不安,重者可持续数月或更长时间,舌暗,苔白,脉弦细
  病机概要:多因血虚肝旺,湿热毒蕴,导致气血凝滞,经络阻塞不通,以致疼痛剧烈,病程迁延。
  治法:理气活血,通络止痛。
  代表方剂: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常用方药:柴胡、川芎、陈皮、芍药、枳壳、甘草、香附、桃仁、红花、延胡索、制乳香、制没药、蜈蚣等。

  (二)外治
  1.初起用二味拔毒散调浓茶水外涂;或外敷玉露膏;或外搽双柏散、三黄洗剂、清凉乳剂(麻油加饱和石灰水上清液充分搅拌成乳状),每天3次;或鲜马齿苋、野菊花叶、玉簪花叶捣烂外敷。
  2.水疱破后,用黄连膏、四黄膏或青黛膏外涂;有坏死者,用九一丹或海浮散外用。
  3.若水疱不破或水疱较大者,可用三棱针或消毒空针刺破,吸尽疱液或使疱液流出,以减轻胀痛不适感。
  (三)针刺疗法
  取内关、阳陵泉、足三里穴。局部周围卧针平刺,留针30分钟,每日1次。疼痛日久者加支沟,或加耳针刺肝区,埋针3天。或阿是穴强刺激。

  水 痘
  水痘是由水痘时邪(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强的出疹性疾病。以发热,皮肤黏膜分批出现瘙痒性皮疹,丘疹、疱疹、结痂同时存在为主要特征。
  【诊断要点】
  1.起病2~3周前有水痘接触史。
  2.周身可见疱疹,以躯干部为主。疱疹呈椭圆形,大小不一,内含水液,周围红晕,常伴有瘙痒,结痂后不留瘢痕。皮疹分批出现,在同一时期,丘疹、疱疹、干痂并见。
  3.血象检查可见白细胞大多正常,或有轻度增高。
  4.病原学检查 使用单抗-免疫荧光法检测病毒抗原,敏感性较高,有助于病毒学诊断。用抗膜抗原荧光试验、免疫黏附血凝试验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抗体,在出疹1~4天后即出现,2~3周后滴度增加4倍以上即可确诊。刮取新鲜水疱基底物,用瑞氏染色找到多核巨细胞和核内包涵体,可助快速诊断。

  【类证鉴别】
  1.脓疱疮
  好发于炎热夏季,多见于头面部及肢体暴露部位,病初为疱疹,很快成为脓疱,疱液浑浊。疱液可培养出细菌。
  2.水疥(丘疹样荨麻疹)
  好发于婴儿,多有过敏史,多见于四肢,呈风团样丘疹,长大后其顶部略似疱疹,较硬,不易破损,数日后渐干或轻度结痂,瘙痒重,易反复出现。

  【辨证论治】
  1.邪伤肺卫证
  主症:发热轻微,或无热,鼻塞流涕,喷嚏,咳嗽,起病后1~2天出皮疹,疹色红润,疱浆清亮,根盘红晕,皮疹瘙痒,分布稀疏,此起彼伏,以躯干为多,舌苔薄白,脉浮数。
  辨证:本证以微热流涕,皮疹稀疏,疹色红润,疱浆清亮为特征,全身症状不重
  治法:疏风清热,利湿解毒。
  代表方剂:银翘散加减。
  常用药物:金银花、连翘、竹叶、薄荷、牛蒡子、桔梗、车前子、六一散等。
  2.邪炽气营证
  主症:壮热不退,烦躁不安,口渴欲饮,面红目赤,皮疹分布较密,疹色紫暗,疱浆浑浊,甚至可见出血性皮疹、紫癜,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舌红或绛,苔黄糙而干,脉数有力。
  辨证:本证以壮热烦躁,面红目赤,疹色紫暗,疱浆浑浊,疹点密布为特征。气分热重者烦热口渴,舌苔黄糙;营分热重者疹色紫暗、出血,舌质绛。
  治法:清气凉营,解毒化湿。
  代表方剂:清胃解毒汤加减。
  常用药物:升麻、黄连、黄芩、生石膏、牡丹皮、生地黄、紫草、栀子、碧玉散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