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资治通鉴札记 261 第四卷概述

 滹南行东一庄翁 2016-12-14

4卷概述。

通鉴第四卷非常复杂,表现在各大国都卷入竞争了,而且各大国基本上都有非常重大的事件。这些事件又是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一起的。如果不细看,那么,第四卷就是一团乱麻,一会写这里,一会写那里。会感觉很乱。

但是如果想排除这个混乱,只要把握住一个大局,两条线索,一个趋势这三点就可以了。

一个大局就是战国群雄的纵横大局。再乱,不离纵横这个基本的框架。

从这个大局出来,自然就是两条线索:以秦国为一头的线索,这基本上是西方和南方的情况。另一个线索是齐国和燕国互相斗争的东方和北方的线索。秦国的线索是先静后动,开始和其他列国保持和缓的关系,直到后来,赵武灵王死后,开始逐渐加强反攻。白起在这部分出现,预示着秦国大规模统一战争开始了。当然,白起是秦国大规模统一战争的前半段。相反,齐燕那边越打越没有劲,最后东方完全消停了,没有起到实际的作用。有可能成为一统天下的齐国最后终于销声匿迹,燕国也受到巨大损失,再也无力发展争霸。七雄再次其实已经有2家退出竞争舞台,静等着死亡的到来。

一个趋势就是秦国对东方六国的取胜的趋势已经明显了,纵横的均势在这一部分被打破了。

同时,这一卷也可以看做是第五卷的准备,特别是长平之战的准备卷。这里有两个重要的战役都跟秦国夺取上党有着直接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一个是攻取在周赧王二十六年,公元前289年今天的河南济源。这是从从河南进入山西晋南地区的要道。太行山中多东西向横谷(陉),著名的有军都陉、蒲阴陉、飞狐陉、井陉、滏口陉、白陉、太行陉、轵关陉等,古称太行八陉,即古代晋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相互往来的8条咽喉通道,是三省边界的重要军事关隘所在之地。第一陉为轵关陉。主要为春秋战国时期,三晋等诸侯国连通都城洛阳的要道。轵,战国时魏城,故址在今河南省济源市东的轵城镇。轵关陉的起始在济源县西十一华里处,关当孔道,因曰轵关。轵关陉的最后一关为现侯马市南的铁铃关,形势险峻,自古为用兵之地。可见取轵关是有全局性的打算的。

第二个就是取光狼城,这是上党的门户。算是两个角度夹击上党了。所以我说这一部分是为下一卷长平之战做铺垫。

那么这卷分几部分呢?

大体上分成两部分。

以周赧王三十二年,公元前282年为界。前部分是秦国表现以静为主,从这后面秦国动静则是越来越大。

第一部分,可以分为:

1开头的帽子的部分,就是楚怀王被秦国扣下的事情。

2接着就是赵武灵王之死,赵国停止了强有力的扩张。

3就是从赵武灵王死到周赧王二十九年(乙亥,公元前286年)宋国出现了一只奇怪的鸟。这里写的是秦国继续扩张,但是基本不与赵国发生正面战争。其实也是赵武灵王的余威还在。 接着就是秦国和齐国称帝事件的发生。在所有的事件中,称帝是最为标志性的。这就意味着一统天下的意识已经出现了。更换天子的社会心理开始出现了。虽然这个所谓的闹剧很快就结束了。但是这种事情在以前是没有的。这是整个战国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走向统一阶段的起点。这件事在周赧王二十七年,正是从这年开始秦国开始与赵国进行正面武装冲突了,但是并不多,明显有试探性。在赵武灵王时期几乎不存在。

4接着就是齐国和燕国大战了。直到齐国从新立了国君为止。燕齐大战告一段落。

接着是第二部分

5但是,作为楚国的后台的齐国被打得七零八落,那么楚国的邻国——秦国就开始动了。这就是完璧归赵的背景。而完璧归赵其实就是秦国对赵国的战略试探。这部分直到将相和结束,燕齐大战二度开始。单看史记中廉颇蔺相如列传,还觉着二位不错。可是看到秦国已经拿下光狼城,威胁到了上党这个赵国的命门之地,那就感觉二位也是攻不足则守有余。而整个赵国已经处于巨大的威胁之下了。何况还攻打了楚国,秦白起伐楚,取鄢、邓、西陵。对赵国文武并用,而对楚国则是大肆进攻。这都是在齐国被打残了的背景下。而稳住赵国这个东方霸主,就是为了打楚国。所以此时秦国打楚国有两个条件:1齐败,2赵国被稳住了。

6周赧王三十六年,公元前279年,齐国反攻收复失地。

7从楚国拔郢都到最后。算是一部分。秦国已经征服了魏韩。这是一个标志性信息。秦国开始大规模发动统一战争。在赵国不干涉政策下,侵吞楚魏韩。与楚国达成了结盟。齐国打败之后,秦国的国策就是稳住赵国收拾楚国,稳住楚国收拾赵国。韩魏基本不算数了。所以决定天下命运的战国晚期就剩下了秦赵楚了。齐和燕已经实际在这一卷退出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