腌鱼成为风味,是由食物保藏需要开始的。没有冰箱的年代,冷冻保鲜之法,一到春暖便难以为继。菜蔬鱼肉的长期保存,得靠脱水,通常途径有二,一是晾晒或烘烤,变水灵灵为干瘪瘪,另一是腌制,脱去部分水分。 鲜鱼水菜自然好,但有时却要腌咸了卖。鲜鱼变咸鱼,比“摔死了卖”走得还远,为的是防止变质腐烂。渔民捕的鱼,倘若一时卖不掉,剩余的,往往腌制处理。历代盐税高,并且实行专卖。盐价高,鲜鱼变咸鱼的成本也就高。社会对此的调节,是专盐专用,让渔民得到低价的腌鱼用盐。长芦盐务档案里,保存着清光绪三十年(1904)有关丰财盐场的公文,内容是渔户买灶户滩底泥盐,用来腌鱼。时在三月,正是鱼汛期。 腌鱼还拉动盐店生意。清代宝坻林亭口人李光庭写盐店:“菜秋不熟为鱼忙。”时逢家家户户腌咸菜,食盐销量大增,盐店称这是“菜秋”。秋者,收成也。至于“为鱼忙”——民间腌鱼带来的盐需求也不小,使得盐店旺销。 |
|
来自: 汐钰文艺范 > 《旅行北京、天津、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