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焦点】“孔子学堂”里的国学魅力

 吴梅枫 2016-12-15

10月27日,来自内蒙古各盟市100多所中小学校长、国学教师及各地教育部门的专家齐聚首府呼和浩特,共同参加由中国孔子基金会孔子学堂推进委员会和内蒙古自治区关工委联合主办的内蒙古首届“国学进校园”示范学校经验交流会暨内蒙古创建“孔子学堂”研讨会。

据了解,中国孔子基金会是1984年经中央批准,由政府拨付专款支持的全国性乃至有国际性的文化学术基金组织,秘书处位于孔子的家乡山东省。2014年,基金会创办了大型品牌项目“孔子学堂”。 “孔子学堂”以“仁爱”为学堂之魂,以“诚朴、刚毅、乐学”为学堂之训,以“写好字、读好书、做好人”为学堂宗旨,以“修身立志、怡情养性、健全人格、追求成功”为学堂理念,以培养“文质合一、内外兼修、知行统一”的现代君子为追求目标。在坚持弘扬传统文化的主题同时,还纳入法制教育、职业培训等现代文明内容。

各校校长上台领取“孔子学堂”牌匾

记者了解到,目前“孔子学堂”在国内已有700多所,其中300多所落户校园中,此次为21所学校授牌是“孔子学堂”公益项目首次落户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共有六所学校榜上有名,分别为赛罕区1所、回民区1所、新城区1所、武川县3所。这次会议吹响了内蒙古自治区开展“国学进校园”活动的号角,也标志着内蒙古自治区创建“孔子学堂”活动正式启动。

授牌仪式上赛罕区民族小学的同学们表演朗诵节目

10月28日,与会代表还将到新城区海新小学和回民区铁二小参观“国学进校园”示范学校,听取开展国学活动的情况介绍。

赛罕区民族小学:晨读经典选粹 感受传统文化

赛罕区民族小学办公室主任贾虎忠介绍,自10月27日内蒙古创建的“孔子学堂”研讨会暨首批“孔子学堂”授牌仪式在赛罕区小学举行后,学校根据课程的安排,利用每天晨读15分钟和每天下午两节课后,进行经典诵读活动,《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老子》、《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等经典选萃等。分低、中、高三个阶段,6年完成。由语文教师组织并指导学生诵读,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灵活安排,充分利用时间;校内向校外延伸,激励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学校有专人检查,确保诵读时间。

“孔子学堂成立以来,明显感觉孩子吟诵的多了,学习中所用的经典语句多了,让学生先背诵大量的古诗文,实现量的积累,充分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厚积而薄发,把经典诵读、古诗吟诵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建议平日里家长也可以让孩子通过诵读经典选粹的方式让孩子感受我们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祖辈们积累的国学精髓。”贾虎忠老师介绍。

回民区铁二小:打造书香、墨香、花香儒雅校园环境文化

内蒙古创建“孔子学堂”研讨会暨首批“孔子学堂”授牌小学之一——回民区钢铁路第二小学,为了能让学生们随时随地的感受并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在校园内全方位打造书香、墨香、花香儒雅校园环境文化。

当走进钢铁路第二小学的校园时,同学们胸前的校徽第一时间吸引到了呼和浩特晚报记者的目光。看出了呼和浩特记者的好奇,一位三年级的同学自豪的介绍说:“‘孔子学堂’让我们学习到了传统的文化知识,将‘文质合一、内外兼修、知行统一’作为了学习的目标。学校的老师特意为我们精心设计了校徽,配色采用了中国传统的黑红两色,黑色代表水墨和古典,有稳重之意,红色代表着中国有激情和活泼。”

新城区海新小学:国学课和第二课堂结合全面传承国学文化

在新城区海新小学的老师口中学校重视国学教育已有多年历史,并非一蹴而就:从2009年开始,学校开始年年庆祝孔子诞辰日;2013年9月经呼和浩特市国学教育研究会商榷授予“国学教育基地”称号,在此之后,该校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向学生教授一些国学知识,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20今年10月底“孔子学堂”公益项目首次落户内蒙古,海新小学获得了自治区首批“孔子学堂”的挂牌资格。

除了课程安排,学校中一共有25个社团,每周利用星期四下午的第二课堂时间进行活动,这25个社团的学习活动内容从书法、国画到古筝、茶道再到太极拳……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

为了学生全方面的成长,海新路小学的领导们也花费了很多心思,练习书法、国画至少要有宣纸,学习古筝要有琴,系统的学习茶道要有成套的茶具,这一切都需要学校资金的支持,海新小学做到了这一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