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今年新改建102家标准化菜市场 约三成升级2.0版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张钰芸 编辑:张嘉佳
2016-12-16 12:01
图说:美天华山菜市场环境整洁,一改以往菜场脏乱形象。新民晚报记者 陈梦泽 摄
图说:美天华山菜市场采用后台控制的电子标签。新民晚报记者 陈梦泽 摄 【新民晚报·新民网】每天上午9时后,家住华山花苑的袁艾平都会走出家门,步行5分钟后来到美天华山菜市场。拿上一个购物篮,看一看今天优惠的“黄牌菜”有哪些,再挑家里人爱吃的几个品种拿去称重。这时候口袋里的手机已经自动连接上了WiFi,没带钱包也不要紧,收银台可以“扫一扫”支付宝和微信。 看上去,袁艾平每天都光顾的小菜场和传统菜场大不相同。这就是今年市政府实事项目“新建改建100家标准化菜市场”中的“特别版”——超市化管理模式和商场化购物环境的2.0版新模式。 从2005年起,上海用10年时间告别脏乱差的小菜场,完成标准化菜市场1.0版的硬件改造;而从今年开始,引进信息化管理系统的2.0版走入百姓生活,通过品牌化、标准化的集约型管理模式,为市民提供更现代的购物环境,更安全的农副产品,更亲民的小菜价钿。 标准化菜场 看似超市但还姓“菜” 昨天上午9时,记者走到华山路1623号的门口,往里一张望,却以为找错了地方。收银台、货架、冰柜,还有统一着装的工作人员,这里真的是小菜场?抬头看看招牌,没错,正是今年国庆节正式开业的美天华山菜市场。 一走进小菜场,左手边是放着一溜儿鱼缸的水产区,右手边是摆放着60多个品种的蔬菜区,贴着墙摆放的冰柜里,是各式水果和乳制品,再往下则是丸子、猪肉、羊肉、冰鲜家禽的摊位,还有一个品牌熟食店。中间也没空着,豆制品区、面点区、粮油区设立在此。在寸金寸土的华山路,这是一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标准化菜市场,甚至还有免费使用的WiFi。 “8年前华山路上曾经有一个菜场,但因为种种原因关闭了。”上海美天副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顾志君告诉记者,长宁区的居民因此只能到徐汇区的天平路菜市场买菜。今年国庆节,新菜场开出来了,,却和传统菜场大有不同。“我们改变了经营模式,从原来单纯出租场地、收摊位费的房东式经营模式,变成了与经营户相互合作的电子结算模式,也就是和经营户联营扣点,风险共担。” 而在嘉善路上的上蔬永辉,生鲜超市化的“外表”更加鲜丽。上午11时,这里的4个收银台全开,每个收银台前都有顾客排队结账。一楼几乎都是生鲜农副产品,水产区除了家常鱼类,冰柜里还有三文鱼、北极贝,肉禽区、粮油区、干货区等一应俱全。如何结账?除了现金和刷卡,支付宝、微信等移动支付方式都可以使用。 “定位社区,食品的经营比例在90%以上,生鲜的比例在50%以上,就可以称为菜场。”标准化菜市场看上去越来越像超市,但它还是姓“菜”,市商务委市场运行调控处的徐剑锋说,超市化的“品相”和管理模式,正是2.0版的发展重点。 有统一采购 保质保量还要保价 硬件上去了,菜价会不会水涨船高?这是不少市民的担忧。但记者采访发现,2.0版的小菜场利用经营管理上的创新,通过摊位自营、连锁经营、基地直采、集中配送等供应链管理方式,更能做到价格可控、质量可控和供应保障。 “今年春节前,上海遭遇异常低温,蔬菜价格大涨,但上蔬永辉的菜价只有微调。”上蔬永辉负责人纪昌盛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当时,普通菜场的价格上涨了50%到60%,一般超市涨了30%,但我们的平均涨幅只有8%。为什么?因为我们50%的蔬菜来自自建基地,50%从母公司江桥批发市场采购,不但有统一采购的优势,还有仓储中心,可以及时调配补货,起到调节价格的杠杆作用。” 而在美天华山菜市场里,所有的蔬菜都来自“美天优选直供”,这是其与崇明蔬菜基地的对接。每天都有市场价七折的“黄牌菜”10个,其中5个是绿叶菜。记者昨天看到,青菜1.3元/斤,冬笋8.5元/斤,这是“黄牌菜”。油麦菜3.8元/斤、芹菜3.5元/斤,塔菜3.8元/斤,这是不高于周边市场价的花色品种。统一的基地直采不仅在于蔬菜,水产品、豆制品、肉禽等品类也都是品牌化经营。爱森、膳博士、旺园家禽、中洋生态鱼类……老百姓能买到的所有农副产品都出自大公司,安全系数大大提高,100%做到可追溯。 好处是显而易见。“原来都是摊主自己去批发市场进货,他的议价能力低,拿到小菜场销售,价格由他说了算。遇到极端天气,菜价高涨,他也随行就市。无论是供应、价格还是质量安全,菜场管理方都缺乏掌控力。而统一经营后,这些关键环节的掌控权都收回来了。”市商务委的徐剑锋坦言,遇到极端天气,一声令下,这些菜市场就是稳价保供的最快响应者。 市商务委市场运行调控处副处长郭笑捷表示,标准化菜市场2.0版,建立了“统一标识、统一管理、统一结算、统一服务、统一品牌”的五统一管理模式,标志着本市的标准化菜市场从环境改造为主体逐步过渡到经营管理创新阶段。目前本市标准化菜市场2.0版新模式,已经建成上蔬永辉15家、康品汇8家、品上生活5家、新美天3家。 人性化服务 松江社区“最美菜场” 除了在中心城区改造、新建2.0版的小菜场,今年市商务委还将大型居住社区的买菜难列入重点工作,102家新建改建标准化菜市场中,有10家在大型居住社区旁边。 拆掉四个自然村,造起现代化的小区,松江区泗泾镇上的大区规划人口10万,如今已住进了5.5万人。但直到今年年初,最近的菜市场还要步行40分钟。在周边居民的强烈呼声之下,区政府引进专业的菜场管理公司“木灵农贸市场管理有限公司”,在社区的中心地带开出了新菜场。松江区商务委市场管理科科长张明山告诉记者,新家园菜场开业伊始,就被称为松江“最美菜场”。 灯光明亮,地面整洁,实木柜台泛着淡淡的油光,即使是在肉类区,也闻不到一点儿腥臭味。但这里最美的还是各种人性化的服务。 从市区搬过来的动迁户,买了经适房的中低收入人群,租房在此的小白领,这是泗泾大型居住社区人口的主要构成。针对这些人群的特点,新家园菜场做了不少调整。“我们的营业时间很长,从早上5时半到晚上9时半,白天是老年顾客来光顾,晚上是坐地铁下班的白领匆忙买菜。”新家园菜市场的总经理唐静告诉记者,市区搬过来的居民和本地人需求不同,现做的爆鱼、现磨的芝麻核桃粉,都是应居民要求而生。周边老年居民多,菜场还提供送货上门服务,只要一个电话,摊主就会按照要求送菜上门,不但不收配送费,就连起送标准都没有。“就算你只买一斤青菜,我们也送。”菜场还特别建了有100个车位的停车场,装上了新能源车的充电桩。 唐静坦言,从市区搬来的居民“难服侍”,他们精打细算,对价格和质量都很敏感。怎么办?市场因此拿出一个蔬菜摊位,不收任何摊位费,培养它成为一条“鲶鱼”,倒逼其他摊位合理定价,同时帮助摊主对接基地,还让自产自销的农户免费入场销售。 零售端变革 倒逼农产品供应链 零售端,推动标准化菜市场2.0版和社区智慧微菜场的发展;批发端,探索农产品“批零联盟”的试点;生产端,大力推进外延基地建设,确保资源基础稳定。今年以来,本市积极布局农副产品的全产业链,确保市民的“菜篮子”拎得放心又轻松。 “上海市民要吃到质量有保障,价格更亲民的小菜,不能全靠本地种,而要从全国大采购。”市商务委相关人士坦言,这就需要零售端成为产业链的“链主”,引导链条前端的变革,让原本小散乱的农业变成“订单农业”,种什么菜、施什么肥、用什么农药、卖什么价格、供应多少量,都有规章可提前制定。 市商务委表示,明年本市将大力推进30家示范型标准化菜市场升级改造工作,推动标准化菜市场向集团化、连锁化、公司化转型升级,支持新型农产品流通模式。同时要重点支持一批品牌化超市管理的标准化菜场新模式,形成一批2.0版新模式的标准化菜市场。(新民晚报记者 张钰芸) |
|
来自: yaoandyeyao >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