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种不良饮食习惯让你吃出胆结石来

  平凡的人 2016-12-16

本期专家

胡雯

 华西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

 教授、硕士生导师

胆结石的发生与日常的饮食有着密切的联系,据调查,我国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发病率已达10%。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最易得胆结石的8种吃饭方式,希望大家在饮食过程中要注意啦!


一、摄入过多的脂肪、精制糖和高胆固醇饮食

1


此种饮食可改变胆汁成分。肝脏合成的胆固醇和卵磷脂都不溶于水,而胆固醇-卵磷脂与胆汁酸形成微粒后则具有水溶性。三者含量的比例变化对胆固醇的溶解状态十分重要,尤其是胆汁酸的作用尤为突出。


2


含脂肪多的食物可促进缩胆囊素的分泌及胆囊收缩,胆囊炎时胆汁分泌障碍,脂肪消化吸收也受影响,可诱发胆囊疼痛,因此需要限制膳食中脂类的摄入,尤其应限制动物脂肪。


3


糖类易于消化、吸收,对胆囊的刺激亦较脂肪和蛋白质弱,但过量会引起腹胀。


建议


★胆道疾病开始时脂肪摄入少于20g/d,随病情好转逐渐增加到40~50g/d。


★烹调用植物油,既能供给必需脂肪酸,又有利胆作用,但应均匀分布于三餐中,避免在一顿中摄入过多的脂肪。


★烹调时可选用蒸、炖、煮、烩、拌等方法。


★控制含胆固醇高的食品以减轻胆固醇代谢障碍,过多的胆固醇大部分重新分泌至胆汁中引起胆汁胆固醇浓度增高。


★每日摄入量应<300mg,高胆固醇血症应控制在200mg以内。


★对于动物内脏、蛋黄、咸鸭蛋、松花蛋、鱼籽、蟹黄等含胆固醇高的食品应该少用或限量食用。


★应供给含多糖的复合糖类为主的食物,适量限制单糖,如砂糖和葡萄糖的摄入,对合并高脂血症、冠心病、肥胖者更应适当限制主食、甜食、单糖和精制糖。


二、饮食不合理:

1


研究表明,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低脂肪膳食与胆色素结石的形成密切相关,高脂肪、高蛋白饮食的人群易患胆固醇结石。


2


过多的蛋白质摄入会增加胆汁的分泌,影响胆道病变组织的恢复,而摄入过少同样不利于受损胆道组织的修复。


建议


★患慢性胆囊炎时,每天供给50~70g。


★对于静止期胆囊炎,肝脏功能并未完全恢复,或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损害。供应充足的蛋白质可以补偿损耗,维持氮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力,每天可供给蛋白质80~100g。


★宜选用脂肪含量少、生物价值高的食物,如豆制品(大豆卵磷脂,有较好的消石作用)、鱼虾类、瘦肉、兔肉、鸡肉等食物。


三、饮食不卫生

1


不清洁饮食易引起胆道蛔虫病,而蛔虫钻入胆道后可引起胆道感染和梗阻,促进胆石的形成。


2


胆汁浓缩、胰液反流胆囊内过饱和的胆固醇刺激胆囊粘膜产生炎症,常又因继发性感染而使炎症加重。


3


细菌可与胆盐结合,促使胆盐的吸收,降低胆固醇的溶解性。且能分解胆汁酸为游离胆汁酸,后者形成微胶粒的能力较差。


四、膳食纤维摄入不足

1


膳食纤维摄入不足易引起便秘,而便秘是胆石病、胆囊炎发作的诱因。膳食纤维能增加胆盐排泄,抑制胆固醇吸收,降低血脂,可使胆固醇代谢正常,减少形成胆石的机会。


2


膳食纤维能吸附肠道内的胆汁酸,抑制肠内胆固醇的吸收,又能刺激肠道蠕动,有利于通便,促使肠内产生的吲哚、粪臭等有害物质尽快排出,防止胆囊炎的发生。


建议


可选用膳食纤维高的食物,如绿叶蔬菜、水果、粗粮及香菇、木耳等同时具有降低胆固醇的食物。


五、维生素C缺乏

可使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的速率变慢


六、缺乏必需脂肪酸

缺乏必需脂肪酸可促使肝脏合成胆固醇,并使其在胆汁中的分泌量增加2~3倍,为胆固醇结石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服用亚油酸后,胆汁中胆汁酸和卵磷脂的含量均有所增加,胆固醇结石的形成率有所降低。


七、饮食不规律

饥饿时缩胆囊素不分泌,胆汁排空减少,胆汁滞留于胆囊内而过度浓缩,可诱发炎症。慢性胆囊炎可使胆囊壁增厚,进餐后胆囊排空不全。胆汁滞留于胆囊,水分被吸收,胆汁过度浓缩,使已处于临界饱和度的胆固醇呈过饱和状态,形成结石。


八、饮酒

在胆绞痛的发作病例中,除大量荤食是一个明显原因外,许多胆绞痛的发作与饮酒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