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忙着忙着,我们竟成了自家的客人……

 为什么73 2016-12-17

- 1 -

张每次回去看爸妈都会带上很多东西,就感觉“空着手去,不好”。虽然爸妈把家里钥匙给了自己,但每次回去,他都是提前电话,到了敲门,尽量“不麻烦爸妈做饭”。

他自己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家”成了“爸妈家”,看望爸妈,呃,不,回家,原本就应该叫“回家”的,总好像是去“做客”一样,有着好些客套和疏离。

而这些年里,父母也总是像招待“客人”一样,看着记忆里曾经吼着自己不要挑食的爸妈,带着几分描述不清的神情和自己“客气着”,“不留下吃点饭再走?”“饭菜都准备好了。”又看看厨房里放着的,明显是特意去买的各种“高级”蔬菜水果,张有点恍惚。

每次接父母从老家到自己所在的城市里去,情况也差不多。父母大概也是这样的感觉,每次住不了两天,就急着“回家”了,说“这几天给你们添麻烦了”“不用送,不用送,我们自己走就行”……

- 2 -

张的儿子,小张,和小张媳妇一起去了别的城市,就像张年轻时一样,不肯听家里的劝说安顿在自己熟悉的城市。

孙子一直是张和爱人在照顾。小张两口子逢年过节回家来,有时候工作忙,没假,张和爱人还特意带着孩子坐火车、倒客车,去小张家住两天。

张虽然嘴里总是说“那小子家不是咱家?”可心里却不知道什么时候,有些东西、感觉,就不一样了。

他也说不好是哪里不对。

孩子打拼不容易,每次小张两口子回来,或者自己和爱人过去,张和爱人总是要想着:买点什么呢?还是别空手吧。

小张回家,小两口有些地方他觉着做得不太对,可刚想开口说两句,爱人的手就在自己腰眼上捅了一下,暗暗递了个眼色,张就闭口不说了。

尽管小张在另一个城市的“家”,是自己给帮忙置办安顿的,自己手里也有小两口笑着给送上的钥匙。每次去,他还是觉得,提前电话、到了敲门,自己不好拿着钥匙直接进屋的。

- 3 -

小张媳妇心里有点别扭。

孩子两岁多一点的时候,有一次她和小张回爸妈那,孩子不知道是委屈赌气,还是对自己的印象真不太清楚了,看到她,孩子先是不说话,随后躲开自己的怀抱跑到一边哭起来,再后来就是一说“爸爸妈妈”,明明自己就站在眼前,孩子偏偏跑到卧室里,指着照片念叨“妈妈,妈妈”。要不是当着爸妈的面,小张媳妇真要哭出来了。她想埋怨小张几句,也想抱怨自己几声,可是什么也说不出来。

孩子最近要上学前班了,她和小张想把孩子接回自己身边来。前些天父母带着孩子过来,孩子很懂事地说了一句“谢谢爸爸妈妈,让我到你们家来。”

小张媳妇的心一下就疼了。

从小不住在这里,提到的时候也都是“爸爸妈妈家”,孩子冒出这样一句也没什么意外的,可大人们都好像被什么东西在心尖儿拧了一下似的。

- 4 -

张还没退休,小张两口子要闯出自己的生活,孩子多数时候是张的爱人来带,有时是送去张的父母家,老两口来看。

孩子心里怎么想的,这些人都不太清楚。也许在他心里最亲近的人是爷爷奶奶吧?又或者是太爷爷、太奶奶?

也许,谁都不是吧。

四代人,三个地点,一个流动的孩子。

看起来都是自己家,可哪里又都不是自己家。

- 5 -

小张也不想这样,但是真没办法。父母帮自己在这座城市买了房子、安了家,可是,家,就好像“旅店”一样。自己最近出差多、应酬多;妻子倒是不用总跑,可每天也是一早出门,晚上再挤公交回家,家就是“睡觉的地方”,两口子在家里的时间都是有数的。

好不容易有一次小两口都休息,结果在家里又是东西找不见,又是当初置办的东西用不明白,张想开个电视看看,结果发现当初买的智能电视还是新的一样,自己甚至都不会鼓捣开。俩人面面相觑,对自己的家有种“客人”一样的不熟悉感。

- 6 -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北方人都喜欢到南方去打拼,南方人又跑到了北方闯荡。似乎,不离家就没出息,只有去别人的家乡才能有不一样的未来,美好的生活和希望、事业与机遇,总是存在远方。

然后,慢慢就从“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变成了“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即便没有选择远方,即便按年节假期回家,可家,还是会被种种“外面”的事情所冲击、排挤,变成一个熟悉的陌生符号。

甚至有些时候,和父母、孩子、亲人的相处,离了“客套”“官方”的对话,竟会有种莫名的尴尬。

张家是个不突出的典型例子,还有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现在这个时代,我们有无数的家庭,无数的“候鸟”,无数的枕边人渐渐成了陌路,无数曾亲密的感情成了对峙公堂的双方,无数的孩子被“留守”,无数老人“被空巢”……

我们习惯牺牲“家”,然后渐渐变成了自己家里的客人。

再然后呢?

是的,为自己、为家争取个更好的“未来”,这是我们的初衷,也是作为家人都应该理解的

可,到底什么才是“更好”呢?什么程度才是“足够”呢?

家人可以理解,可时间不讲感情。

父母的老去拦不住,孩子的成长追不回,

我们自己的生命,也是一天一天再向终点接近。

家里的物品,如果长时间不使用是会变得陌生的,长时间不清洁、保养也是会变坏的。

又何况是敏感的人心呢?

又何况有限又无常的生命呢?

错过的,还是否能挽回?

家,我们可以从主人变成客人,也可以再努力改变自己,从客人做回主人。

人生呢?

如果我们一直“疲于奔命”,最后会不会就成了自己人生的过客了呢?

元旦又不远了,又到了一年抢票时,

该收收心了,

你,回家吗?

本文为光明觉照网原创,公众号转载请提前联系授权

转载请保证文章完整性并注明:

来源:光明觉照网(ID:gmjz8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