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察者效应

 文渊阁198 2016-12-17

所谓的“观察者效应”,指的是。说得广泛一点,我们几乎没办法不影响我们观察的事物——只不过是程度高低不同而已。(需要注意的是,“观察者效应”和“不确定原理”(Heisenberg Uncertainty Principle)并不是一回事儿,尽管你会常常遇到人们对这两个概念误解误用。简要地说,前者重点在“观察”,后者重点在“测量”。)

基本信息

中文名:观察者效应

外文名:Observer Effect

区别: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

概念:被观察的现象会因为观察受到影响

基本介绍

观察者效应(Observer Effect)

所谓的“观察者效应”,指的是被观察的现象会因为观察行为而受到一定程度或者很大程度的影响。说得广泛一点,我们几乎没办法不影响我们观察的事物——只不过是程度高低不同而已。(需要注意的是,“观察者效应”和“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Heisenberg Uncertainty Principle)并不是一回事儿,尽管你会常常遇到人们对这两个概念误解误用。简要地说,前者重点在“观察”,后者重点在“测量”。)

有的时候,观察者的存在会产生非常令人震惊的效果。Leland Ossian Howard曾于1886年在Science上发表自己观察到的“螳螂吃夫”现象:“把它们放在罐子里的时候,交配后的雄螳螂会尝试着逃跑。可是几分钟之内,它就会被雌螳螂捉住。雌螳螂会先扯下雄螳螂的头吃掉,然后是胫节,而后是大腿……看起来,如果一个雄螳螂最终竟然能从雌螳螂那里逃脱的话,几乎是天赐的好运。”

正在加载查看图片集

可是,后来的广泛调查发现,这个流传了近百年的“令人震惊”的“事实”,是“观察者效应”造成的。在自然界中,交配之后螳螂吃夫的现象几乎不存在。而雌螳螂把雄螳螂吃掉的原因更可能是观察者在场而引起雌螳螂紧张,误以为雄螳螂是敌人才造成的。(Michele Doughty, Serendip, 2002)去年九月份,纽约时报也刊载过相关的文章,还专门做了一个幻灯片演示 (Slide Show)。

在 物理学实验中,为了能够让我们看到“电子”,我们必须想办法让“光子”与其相互作用,而这个动作必然使电子的活动路径产生变化。在课堂上,学生(观察者) 的反应会直接影响教师(被观察者)的情绪和行为。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会痛苦地发现孩子最终和他们看到的并不一样——因为孩子在处于父母监督下的时候往往会因此改变自己的行为。

当然,更多的时候,我们作为观察者可能产生的影响根本微不足道,甚至可以忽略。但是,这个效应的存在,是我们必须了解的,尤其是在观察我们身边的人或者事物的时候。因为,我们往往只能通过观察了解这个世界,而我们的观察结果,以及对观察结果的理解,决定我们的行为、状态、以及下一步思考。

在量子力学中,“观察者效应”是说:“一个量子力学系统在某个特定状态被观察得越频繁,该系统就越可能保持原来状态。”

中观察者

《魔法世纪》在起点中文网作者zhttty的笔下,观察者是逆转因果的的人。其设定十分强悍。他们每观察一件事或是改变一件事,扭转了上天所定下的“果”时,就会离世界越远。从不能接触某个世界到不能看见甚至是被排除。所以,观察者所能改变的东西太大了

奥术神座

《奥术神座》中的魔法师以研究“世界的真实”为终极目标,“魔法原理”、“世界最初”、“力之本源”之类成了魔法史上最大的疑问,“观察者”理论就是用来解释这些问题的其中一个方向。简单地说,这个理论认为观察者的意识会影响外界,只是大小的区别,某个观察者如果足够强大,便能随心所欲地控制一切,包括决定世界运行的法则,创造世界。在小说中,这个理论为教皇所接受,并籍此希望晋升到“神”的境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