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病例分享】超过一半的医生都误诊为感冒的病例

 369蓝田书院 2016-12-17

误诊率误诊率超过50%,看过了这个,就超过一半的医生啦~


1病例


患者,女,43岁,主因咽痛伴发热3周入院。自诉2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咽痛发热,发病初期体温在37.5℃左右,自行服用抗感冒药物1周(具体不详)病情未见好转,后在当地医院以上呼吸道感染先后给予氨苄西林、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等抗炎退热治疗2周,无好转,体温逐渐上升,最高时38.5℃,以下午、夜间较为明显,为了进一步治疗收入呼吸科住院治疗。

入院查体

体温 37.5℃,脉搏120/次,呼吸 20次/分,血压120/70/mmHg,皮肤湿热,表浅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咽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颈部未触及肿大的甲状腺。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腹部未触及异常体征。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白细胞高,(12.1*10^9/L)中性粒细胞78%,胸部X片、自身抗体系列、多次血培养均未见阳性结果。血沉82mm/h,经抗感染治疗无效


做到这个地步,仍不能确定找出线索,这时你会怎么办?突破点在哪里?


就是抓住蛛丝马迹,发现真相!


患者体温与脉搏不平行!


再次触摸颈部发现甲状腺1度肿大,并有明显压痛。


这时你发现眉目了吗?


马上建议患者去内分泌科会诊,检查甲状腺功能,经检查提示:


FT3(游离三碘甲状腺氨酸)、FT4(游离甲状腺激素)、TG(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M(甲状腺微粒抗体)均增高,TSH(促甲状腺激素)降低,甲状腺B超提示双侧甲状腺弥漫性肿大,右侧甲状腺低回声结节形成,边界不清,低回声与高回声相间存在。吸碘率3小时、6小时、24小时均低于正常,甲状腺显影不良,不排除炎性改变。甲状腺穿刺病检提示肉芽肿性炎症。


这时结果明朗了,患者可以确诊亚急性甲状腺炎并转入内分泌科进一步治疗。


给予患者口服泼尼松30mg/d,体温当日下降至正常。住院一周出院。出院后继续服用泼尼松1至红细胞沉降率正常后渐减量。


所以,要抓用户痛点!


2这个病例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呢?


在临床上遇到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患者常常需要经过很漫长复杂的诊疗过程后才回到正道。因为本病的初期症状不典型,往往误将甲状腺炎的早期疼痛认为是咽炎或者是脖子疼。


当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而甲状腺局部症状较轻时易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或咽喉炎,常就诊为呼吸科或耳鼻喉科,经抗感染治疗后效果差;当患者以怕热、多汗、心慌等甲亢症状为主,而甲状腺疼痛较轻时,易误诊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另也有颈前肿大明显、质地较硬或有结节常被误诊为甲状腺腺瘤。故对于抗感染治疗、抗甲亢治疗效果差时,应首先考虑亚急性甲状腺炎的可能。


为预防误诊,医生需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本病较隐匿,医生需要有足够的细心去发现足丝马迹。如高代谢现象,心率快,皮肤湿热,体温增高,心率与体温不平行。重点主要甲状腺部位,并告知患者完善实验室相关检查,如甲状腺功能可表现为FT3、FT4均可正常或均升高,TSH正常或降低;甲状腺吸碘率明显降低,血沉明显增快;甲状腺核素扫描可表现为冷结节。

 

对于不明原因的发热需要想到亚急性甲状腺炎。多做一个甲状腺B超和甲功就可以一目了然。另外,细致的按部就班的查体是让患者少走弯路的最好途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