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已成为地理教学的核心。地理思维是指人脑对地理事物和现象所进行的由表及里的本质属性的概括。地理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调整自身学习习惯、独立自主地学习地理、提高自己的地理应用能力。本文从学生的地理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发散性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等方面谈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以飨读者。 关键词:地理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发散性思维;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 一、地理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切入点 地理学科本身具有形象性和空间性的特点,具有培养形象思维的优势。地理教育改革的重头戏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而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初中地理教学改革的最核心问题。地理形象思维不仅是思维过程中的一颗火花、一个闪念,而且经常存在于教与学的过程中。在地理教学中,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地理形象内容从形式上看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通过实物、模型、幻灯片、声像资料等表现具体可观的地理形象;二是通过教师生动丰富的语言,描绘出具体的地理情境;三是通过简洁的线条符号和地理示意图形附加少量的说明文字表达一定地理知识内容的形象化图示。它们都为教学构成了地理形象思维的丰富材料。 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需要利用感性材料,强化语言表达 地理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既依赖于一定地理知识的掌握,又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诚然,感性认识是思维的起点,而初中生的时空抽象能力相对有限,所以教师必须从这一实际出发,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形象思维的丰富材料,把一些地理事物或现象通过直观的形式予以展示,并进行必要的点拨、讲解,以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必要时进行适当的暗示或提醒,同时要求学生对这些感性材料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强化表达能力。例如:在“黄河水系”的教学中,幻灯片上黄河下游的流域面积明显比中、上游缩小,这种一反常态的现象可以作为让学生从直观的视觉中进一步训练其抽象思维能力的一种素材。众所周知,黄河因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大量的泥沙在下游地平水缓的华北平原沉积,使河床抬高而成为“地上河”,高出地面的河床再也不可能接纳支流流入黄河干道。而在讲解黄河中游特点时,教师事际上已把原因告知学生,因而,这一要求对于初中生而言也不太难。 三、活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需要联系生活实际 在水产业和野生动物及自然保护区等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如果让学生死记硬背地去记忆相关知识点,很容易出现张冠李戴、移花接木的现象,但在教学中如果能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相结合,则效果就大不相同。例如:把野生动物的分布情况与国内的旅游景点有机地结合起来,许多学生原本对珍稀野生动物本身并不感兴趣,但因为平时的一次旅游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念念不忘。所以,利用这种潜意识识记野生动物或自然保护区就成了他们对以往旅游的美好回忆,效果自然也就不同凡响。又如,利用温州地处东海之滨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越性,让学生凭自己的生活经历讲出所吃过、见过或了解的鱼类,再把这些鱼类按生活在淡水或海洋进行分类,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实践证明,教学中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越贴近,其学习的兴趣和识记的效果就越好,其思维活动也就越活跃。 四、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充分挖掘出学科特点,在传授学生基础知识、技能的同时,更要结合学科特点、依照科学的思维规律对学生进行学科思维品质的培养。揭示地理事物的形成、发展与变化的过程,需要运用逻辑思维;例如:在读“热带雨林”景观图时引导学生描述热带雨林的植物特点是:茂密、高大、常绿、多层;其动物特点是:喜攀援或喜暖湿。这样,很容易就让学生完成由直观形象到抽象特点的记忆过程。 五、利用地理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不同地理探究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例如,运用地图可以让学生在方寸之间探究地理世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阅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形象感知、探究地理世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通过社会实践可以让学生的探究学习从感性走向理性,以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创设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探究学习情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通过热点新闻可以让学生捕捉生活中的地理事件进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同样通过开放式作业的布置,可以让学生从课内向课外延伸进行地理探究学习,也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总之,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有利于地理知识的掌握和学习质量的提高。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创造条件,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思维模式,提高思维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傅建明.教育原理与教学技术[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