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书相伴

 云中公子 2016-12-19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是一项润物细无声的系统工程。12月是全民读书月,愿更多的人选好书、读好书,守护好自己纯洁的精神家园


真能治愈人的攀比心、嫉妒心、浮躁病

不可一日无书


  对我来说,购书和去超市购买新鲜蔬菜一样重要,甚至有些时候还更迫切。我总是习惯地认为,宁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书。
  过去在机关做文秘,整天忙着为领导写讲话稿、报送季度总结、编写工作简报……工作着实繁忙。两年前,我主动和领导协商下到基层工作,突然就感觉好像卸下了千斤重担,不由自主地与过去的旧爱——小说重新热恋起来。
  在普遍追逐商业价值的今天,看重纯文学小说的人似乎并不多。记得去年10月的一天,我去一家书报亭购买《小说月报》,老板指着柜台下一摞书调侃道:“都啥年代了,还看小说。看小说的人都是无所事事的闲人!”可是我不管他人怎么评价,仍像当年那般热爱着小说,初心未改。
  喜欢小说自然想将好的作品带回家慢慢品赏。但我选购小说时,多数是奔着自己喜欢的作家去的。有一回,我在《小说选刊》里看到作家陈仓的作品《女儿进城》。小说主要讲述了来自穷乡僻壤的女孩到繁华都市上海后想去游乐城,而父亲却买不起门票的故事。亲近平实的语言和富有情感的人物形象塑造,在我内心掀起了情感波澜,让我掩卷深思、潸然泪下。之后,我便上网查找陈仓的博客,得知他还在《花城》《小说月报》等杂志发表过《父亲进城》《父亲的棺材树》等优秀中篇小说,于是又托朋友帮助网购,最终如愿得到陈仓的几部中篇小说。
  我购书还主要奔着名刊。在目前纯文学境况不景气的情况下,一些知名杂志仍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坚守着,如《当代》《收获》等,我就将目光瞄准了它们。但这些杂志在我们这座小城根本见不到,为此,我特意和运城市一个书报亭取得联系,并且时常和老板沟通,只要得知这些杂志到货,就立刻乘长途车前去购买。从小城到运城来回往返车票36元,下了长途车还要再搭车,算下来光车费就得50多元,比购书的费用还要多。为此,朋友们有时会嘲笑我,而我却感到这样做很值得、很有价值。对我来说,这些书的含金量是不能和金钱的多少同日而语的。
  后来,我听说有一列从风陵渡去太原的火车途经永济、运城,具体时间是每天下午2点半,票价只有3元,而且有一个专为永济乘客留用的车厢,乘客很少。那之后,再得知运城那个书报亭来了我喜欢的杂志,我就会搭乘这趟车往返。火车缓缓而行,安静的车厢内,心满意足地捧读美文佳作,惬意极了。
  有时,我也会托朋友捎书。我不少朋友在外地工作,有工薪族、做生意的,也有打工的。只要得知他们准备返回永济,我就提前联系,请他们去当地书店为我搜罗购买我喜欢的书和杂志。
  随着网络购物的普及,我购书确实方便了很多。今年年初上班,我无意间在网上看到有著名作家阿袁的小说《郑袖的梨园》和《2014中国短篇小说年选》《2015中国中篇小说年选》在售。可年纪大了,网购总是不熟练,于是拜托同单位的一位大学生帮忙上网操作购买。货到付款,也十分便利。
  网购虽方便快捷,但也存在不确定性。今年年初,我选择在邮局订购,共订了《收获》《当代》《小说月报》等12种杂志。有朋友说我“摊得多,嚼不烂”,我自然有自己的阅读方法。每期杂志来了,我先挑熟悉、崇拜的作家的作品阅读,之后再逐步阅读其他作品。我还给自己制订了阅读计划,每天必须阅读2万字以上,白天如果没时间,就晚上补上,每每看得舍不得放下。好多回妻子半夜醒来,发现我房间的灯还亮着,就会过来催促我赶紧休息。
  有朋友问我,为什么那样乐此不疲地购书、读书?我不会用陶冶情操、不断励志之类的话做解释。在我看来,阅读真就是自己年轻时养成的爱好,就像有的人喜欢玩麻将,有的人喜欢抽烟,有的人喜欢跳舞一样。也有人说:“读书能治病”,过去听这话感觉浑身起鸡皮疙瘩,现在则认识到此话有一定道理。我感到读书不但可以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还真的能使人养成一种淡泊名利、修身养性的良好心态,还真能治愈人的攀比心、嫉妒心、浮躁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