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光宝、居巢、高剑父画作:展岭南画派丰姿

 自华居 2016-12-19

宋光宝、居巢、高剑父画作:展岭南画派丰姿

汕头特区晚报2016-09-26阅读原文

岭南画派是以“二高一陈”为代表的中国画一大流派,“二高”指的是高剑父、高奇峰,“一陈”即陈树人。“二高一陈”师从近代岭南名家居廉学画,而居廉及其从兄居巢曾受清代画家宋光宝很大的影响。本文介绍汕头市博物馆收藏的宋光宝、居巢、高剑父画作。

宋光宝,字藕塘,江苏苏州人,曾寓居广西桂林,善花卉、翎毛、草虫,工笔学北宋,逸笔宗陈括、恽寿平。他的绘画有沉着无轻佻,卷轴之气盎然,画法从恽寿平没骨花卉而来。居廉、宋绍濂皆沿其法。市博物馆藏宋光宝《花卉图轴》,设色绢本,纵约58厘米,横约33厘米,用没骨法绘菊花等花卉一丛,画面透露出浓浓的文人雅趣。款:“理谷先生雅正,藕塘宋光宝。”印:藕塘。

宋光宝《花卉图轴》

居巢(1811-1865),字梅生,号梅巢、今夕庵主。自幼喜爱诗文书画,曾任广西按察使张敬修幕僚,在广西期间曾受宋光宝等人影响,所作花鸟注重写生,作品多写蔬果野花,轻描淡写,澹逸清华,开岭南画派之先河。居巢与其弟居廉并称“二居”。市博物馆藏居巢《寿石图扇面》,水墨纸本,纵18.4厘米,横51.9厘米,绘一高大太湖石。款:“此韦庐先生所赏韦石也。嵌空峭拔,高八九尺,张南山先生句云皱、透、瘦皆备。去来今不言即此。癸丑小春偕鼎铭三兄往观,鼎铭与予同负米老痴,徘徊不忍去。因为之写其状于箑端以当晤对,今夕庵居巢并识。”印:梅生、居巢。

据市博物馆副馆长洪勇介绍,款中的韦庐先生,即李秉礼(1748-1830),字敬之,号耕云、松甫、韦庐,又号七松老人,清代著名诗人。李秉礼的诗近陶渊明、韦应物等人的山水田园之作,他对韦应物诗的喜爱,到了痴迷的程度,因此把自己的住处叫“韦庐”,并将其作为自己的号。李秉礼工诗画,好结纳,宋光宝、孟觐乙等画家皆云集其门下。李氏家族在桂林诗、书、画界有一定的名气,李秉礼之弟李秉绶,字佩之、芸甫,号竹坪、信天翁、环碧主人,画家兼诗人。他在桂林榕湖西岸叠彩山的白鹤洞下修建画室,取名“环碧园”。

居巢《寿石图扇面》

居巢《寿石图扇面》款中提到的鼎铭三兄,是广西按察使张敬修的侄子张嘉谟。张敬修是东莞人,官至广西按察使,回乡后在东莞修建可园,被称为广东四大名园之一。题跋上说的是居巢和鼎铭三兄张嘉谟去观看韦庐李秉礼的韦石,就是在李秉礼、李秉绶兄弟的环碧园,居巢和居廉在此向宋光宝学习没骨花卉。后来张敬修又在东莞筑可园,延请居巢和居廉在园中作画,形成“二居画派”。

洪副馆长还介绍说,居廉在广州设帐授徒,培养出许多后起之秀。岭南画派主要创始人高剑父就曾跟随居廉学画。高剑父(1879-1951),广东番禺人,中国近现代著名画家。市博物馆收藏有其《山水图轴》,设色纸本, 纵90厘米,横33.5厘米,绘一河两岸,北岸山岭重重,南岸山坡柳树下书屋一间,屋内一文士面江而坐。款:深柳读书堂,三十五年初春剑父。印:剑父、广州番禺县。

高剑父《山水图轴》

高剑父的祖父高瑞彩、父亲高保样均擅医学、武术,亦能书画。受家庭氛围影响,高剑父与其弟高奇峰亦善画,成为岭南画派的先驱。高剑父年少时在居廉门下学画,后入广东水陆师学堂和澳门格致书院,继而东渡日本留学。在东京结识廖仲恺、何香凝夫妇,并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业。回国后任广东同盟会会长,先后参加了广州新军起义、黄花岗起义和辛亥革命,后来又参与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和护法运动。

民国初年,高剑父在孙中山的资助下,与弟弟高奇峰在上海创立审美书馆,出版《真相画报》,宣传革命思想,提倡革新中国画。孙中山去世后,他不满军阀官僚统治,公开表示永不做官,专心致力于中国画的革新和创造,开创了风格独特的“岭南画派”。1930年,高剑父买下广州朱紫街87号一处房屋并在此创办“春睡画院”,这里走出了像关山月、黎雄才、方人定、司徒奇、杨之光这样的岭南画派名家。后历任中山大学国画教授、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广州市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1951年在澳门病逝。

高剑父将革命思想贯穿于绘画艺术当中,主张“折衷”的艺术思想,即一方面折衷于传统文人画与院体画之间,另一方面折衷于中国传统绘画与东西方绘画之间,强调兼容并蓄,取长补短。在创作方面,他既有深厚的传统国画基础,又从西洋绘画和日本画中获得新的启示,技法上吸取了西方的明暗法、透视学等原理,让国画也有了光影明暗。同时吸取了日本画的渲染法,把空间感和气氛表现出来。既擅长写意,也能画工笔,对人物、山水、花鸟均有很高造诣,其画笔墨苍劲奔放、充满激情。本报记者 张艳红


点击展开全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